分享

《临帖思维导图》送你!保你少走10年弯路……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3-09

来源:网络

编辑:超市编辑部


學書法,拜名師,口訣手授,最為得力。然而,壹般人很難有此幸運。因此,臨寫字帖,就成為學書的法門。先上壹幅《臨帖思維導圖》,以求整體把握。


一、临写字帖,大脑要有两个意识


手拿壹本字帖,眼有所觀,心有所想,凝神靜思,須知兩個要點。

第壹,看得見的點畫形態。

第二,看不見的動作過程。


看得見的點畫形態是手持毛筆書寫漢字動作的結果;看不見的動作過程是形成點畫的根本。動作是因,點畫是果;動作是本,點畫是末。溯本求源,方得真傳。


二、临写字帖,要还原点画形成的动作过程


溯本求源,方得真傳。臨寫字帖,學習書法,必須還點畫書寫的動作過程。

在利用毛筆書寫漢字的發展進程中,掌握便捷、順手、簡單、實用的書寫動作,充分發揮毛筆的功能,是古今書寫者、書法家自發的、自然而然的選擇和取舍,也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規律。在這自然選擇的規律中,便捷、順手的使用毛筆的動作,就是筆法。還原動作,操練動作,就得筆法。既得筆法,就會寫字,即為書法。


茬咱然選擇中,使用毛筆書寫漢字的動做主要有似下兩個關鍵環節。


第壹,起筆動做,最根本的就是“側筆取勢”,是指手持毛筆菱空側旋而下觸紙寫字的起筆動做。如秋鷹搏兔,先紆空際盤旋,然後側翅壹掠,翩然下攫。持筆下落,不可垂矗而下,而是斜傾殺入,詁曰“側筆。


第二、行筆動做,即,左右囀筆。主要是指手驅使毛筆左囀或者右囀行進。左囀就是坪常說的“外拓”筆勢,左囀就是“內擫”筆勢。


請看逛羲之《喪亂貼》中的“蓋” 、“之”兩字的書寫動做圖。


1、“盖” 字



自右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行,隨機提筆右轉,自然引帶,入紙右轉筆,再右轉筆,再折筆右下行,再折筆左轉左下行進,再折筆右轉向右上行進,隨行右轉,提起,空中左轉,側筆落下,提起,空中右轉,側筆落下入紙右轉提筆引帶,再左轉入紙右行,完成“蓋”字


2、“之”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下行,嘎然提起,空中轉筆,入紙左轉隨機提筆,筆斷意連,入紙右轉提筆,空中左轉入紙右轉行進,完成“之”字。


因此,臨帖就是練習用筆動作,日久則熟,契合字帖,壹氣貫通,點畫形態則成,書作神采則現。還原掌握的書寫字帖的動作,打出壹套連貫流暢、幹凈利落的組合拳,何愁點畫不似,何愁字形不成,何愁精神不活。


三、世上无藏锋、无露锋


在平時學習書法中,經常談起藏鋒、露鋒、中鋒、偏鋒等,在用盡心力練習,效果總不盡人意。何也?


我們應該知道,手持毛筆書寫漢字,是連續的動作過程。連續書寫,天經地義、自然存在,無需論證。


所謂藏鋒、露鋒,不過是連貫書寫動作過程中,自然留在紙上的點畫的芒角;所謂中鋒、偏鋒,不過是連貫書寫動作過程中,筆毫行進中的隨機自然的變化。


請看王羲之《蘭亭序》和《二謝帖》中的幾個字。



手持毛筆書寫漢字連續的、整體的、統壹的動作過程,在時間空間上是不可分割的。捉筆書寫,成點畫、成字形、成篇章。


談藏鋒、露鋒,中鋒、偏鋒,就是把某壹點畫書寫動作,從連續的書寫整體進程的動作中割裂開來,作為孤立的、靜止的、封閉的片斷來研究。不觀全貌,妄談用筆,瞬間將後學引入歧途,害之大矣。如此研究,則是鉆進牛角尖,走進就胡同,寸步難行。


臨帖談藏露,定入誤區,臨寫字帖就變成了畫字、描字,積習難返,終無壹成。


世間無藏鋒,無露鋒,無中鋒,無偏鋒,只有連續的、便捷的、自由的書寫。所以,談藏鋒、露鋒、中鋒、偏鋒,是沒有實踐意義的。



大家可要記住了,臨帖學書,就是學習操練字帖的書寫動作,而不是描畫紙上的字形,側筆取勢,轉筆成形,壹氣貫通,契合法理,熟能生巧,書法則大進也!


臨寫字帖,壹切盡在動作中,書法——就是毛筆的舞蹈!

 


书画超市监制

纯手工竹浆毛边纸

79元4刀(包邮)

剩余80套!欲购从速!

注:本毛边纸系古法裁制每刀80张*48cm*48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