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先驱 :如果父母可以改变孩子用网络学习的看法,就是教育变革的最大力量

 长沙7喜 2017-03-09

作者:Seymour Papert

原文标题:School's  out?

来源:MEME

编译:蜂窝


在文章开始之前,想先介绍下作者西摩尔·帕普特 (Seymour Papert),他是人工智能的奠基者之一,与人工智能之父马文·闵斯基( Marvin Minsky )一起,参与创立了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时,他还写出Logo语言(一款专门为孩子开发的程序语言,就像今天的scratch那样)一生都在致力于更好地帮助儿童学习。


2016年,他去世了,MIT(麻省理工学院)校长 Rafael Reif 在MIT官网的讣文里说,西摩尔·帕普特至少给三个领域带来了革命,分别是儿童发展、人工智能以及科技与教育的融合。能够在上述任何一个领域做出一点成绩都不容易了,而帕普特则直接横跨三个领域,而且对这三个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篇对谈发生在1998年,他刚刚出版了新书《互联网家庭:如何弥补数字代沟》,希望父母可以参与进互联网能给孩子学习带来的变化中来。


可是,时间跨度快20年,从皮亚杰到LOGO到AI,在人工智能火热的今天,作者设想中计算机作为交互学习媒介真正融入教育,却才刚刚开始……



以下为访谈部分:

采访者:David Bennahum(以下简称DB)

受访者:Seymour Papert(以下简称SP)


问:1980年,你写了一本书《头脑风暴:孩子、电脑和伟大的想法》,讲的是电脑可以怎样用到教育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用它来做些什么。这周,你又出了一本新书,又谈到家庭,关于父母怎么弥补和自己孩子的数字代沟。在你看来,从1980到今天这20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头脑风暴:孩子、电脑和伟大的想法》,书中的思想即使是今天读起来依然让人感觉是超前,亚马逊可以买到原版


答:最大的转变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社会层面。1980年的时候,孩子们只能在学校用电脑。但现在,孩子们更多是在家用电脑,而且能用来进行更有趣、有创新和自主的学习。最大的变化是这些从小接触电脑的孩子,他们已经比自己的老师懂得更多了,电脑普及的就是教育资源的转移。


问:为什么教育发生在家里而不是学校里是一种进步呢?为什么这么乐观?


答:我们得把时间往后调一点,看到整个故事。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只有很少的学校开始使用电脑,但是等1980年过完,随着有电脑的学校越来越多,我开始明白一个很重要事情,学校作为一个机构,能够把任何有创新的事物“吸纳”进去,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打个比方,学校就像是一个有机体,突然有一天,一个外来者闯入了,就是电脑,接下来怎么办呢?这个有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开始排除异体,以防被外来者掌控。


在大规模使用电脑前,一些想法超前的老师使用电脑,是对学校的教学方式不满,所以想做些尝试。可是现在电脑的掌管权到了学校手里,虽然还是有很多有想法超前的老师,但是他们没办法正常使用电脑教学了。本来老师带着电脑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科主题相关的探讨,可是后来,电脑被集体带到了一个专门的房间里,然后固定一个专门的时间,由专门的电脑老师来教大家使用电脑……


比起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电脑反而融入进了学校。这是学校天性,不是因为老师不好,也不是学校不好。而是所有在世界上已经达到平衡稳定的生物,都有保持其惯性的倾向,所以学校把电脑,这个革命性的工具变成了保守的工具,学校不想彻底改变自己。因为计算机的力量不是要改善学校,而是重新组织学校的教学结构。


图片来源:Behance


问:你把孩子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方式称作“在做中学”?最大的不同是,当孩子使用电脑的时候,可以系统化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答:是的,但不完全是这样。我想任何总结都是不完整的陈述。


学校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特定的学习方式,一个孩子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是由内部驱动的,从个人兴趣开始,孩子总是充满热情。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很多不同的内容,可以列出一条清单,学习不应该被切割成碎片。


你可以看到有创造力的成人就是这么做的。在MIT的媒体实验室,或者某个研究室、音乐工作室、创意公司——人们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去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像是一个学前孩子的学习过程。但是,学校建立了一个特定的,人为的学习方式。而原因是在当时的知识技术条件下,它只能做到这样。


这种以年龄来划分孩子的方式是很荒诞的。我最近跟一些教育者做分享,在分享前,我问他们,如果把你们分成20岁一组,22岁一组,然后说不同的话,你们愿意么?没人会愿意这样。我们对孩子这么做是因为这样这能让教学方式体系化,更有条理,就像把日期分割成一天为单位,我们就把孩子也分成一个个年级为单位。


问: 这是一个工业生产的过程。


答:是的。越是跟学校关系紧密的人越难以摆脱这种方式。有一次我给一些教育者做讲座,可是结束后,一个老师跑来问我,好吧,那你跟我说说电脑能怎么帮我教好4年级的数学?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不应该有4年级,也不应该有4年级的数学,也没有所谓的“教”。


问: 那你认为未来孩子的学习会是什么样的呢?


答:孩子们可以参与到有趣的项目甚至企业中去学习。


问: 他们还必须去学校吗?或者还是有其他地方可去?


答:这些地方还会不会称作学校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是现在学校的样子。


问: 还会有老师吗?老师这个词人们还会用么?

 

答:嗯,但我认为老师不再会是一个掌握着知识资源的有特权的人。也许是另一个角色,一个见多识广,擅长和孩子交流的人,他们能指出孩子哪里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不是需要更有挑战的学习内容,或者给他们一些压力并提出建议。


Seymour Papert 80岁的时候


问: 电脑的作用是催化剂么?


答:我更愿意使用“媒介”,而不是催化剂这个词。电脑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催化剂,它让你能做很多有趣,和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能复杂的问题。对社会来说,如果你想知道航天飞机运到轨道后发生了什么,没有电脑是不可能的。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通过电脑能处理更复杂的问题,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知识呈现和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问: 那一个更熟悉使用电脑的孩子长大以后和其他孩子有啥不同呢?有啥好处呢?


答: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最常见的事情就是,一开始每个孩子对学习都是抱着热情的,但是在学校待了几年之后,慢慢地对学习都失去了热情。学习的本能暂停了,这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贫乏,也让我们身边的世界变得很刻板。对孩子来说,电脑能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总是会被贴上一些内在因素的标签,比如,“这个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他没有数学天赋。”但事实上,正常人学习数学都能比在学校学得好,而且,每个人都像爱因斯坦那样有天赋也是不可能的。


问: 在我13岁的时候我知道了LOGO语言,我在1981年学习了LOGO编程,那时候有几个很棒的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学习。然后,在6个月前我回了一次我的母校高中,发现电脑教室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学生们都用上了苹果电脑,但他们学习电脑就像一个顾客学习怎么使用一个产品一样。


答:现在已经是个性化学习成熟的时机了。 学校这样教孩子学习电脑的的一个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理解电脑的老师。 一个好的老师只能教一定数量的学生。当然,让学生说“我会打字、会使用 Microsoft Word”比深入学习要简单, 但一段时间后, 新一代的孩子和老师就会把他们超越了。


图片来源:unplash


问: 网络也一样会发生改变吗?


答:互联网也必须改变。因为现在只开放有限的资源,如果是代码世界,应该更加互相链接起来。


我们在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生Michelle Evard正在搭建下一个学校通信连接。她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个长期项目,里面最好的一个是创建一个视频游戏,这些孩子整个学年每周花四个小时开发游戏,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大的障碍是许多教师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孩子们很难获得想法。


然后,Michelle要做的就是,创建一个通信网络,让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提出问题,由其他能回答的孩子或者成人回答他们。起初,这个网络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翻转的答案,然后它慢慢平稳下来,一些孩子再里面真正成为了顾问的角色。你可以与去年做类似的孩子取得联系,这些孩子已经发生了质的差异。可以想象,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对类似想法感兴趣的其他人创建一个协作学习社区,一起探讨问题的话,一定比一个老师能教的知识多!


问: 但是不需要一个老师的角色来告诉孩子事实是什么么?尤其是在历史学科上,和数学和科学不同的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解释,而老师在引导上比数学或科学更重要。


例如战争里涉及的道德问题或种族灭绝。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答案,你可能会碰到很多不可靠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目的是政治性的。 这种时候,孩子怎么过滤呢? 谁是可信的权威? 例如,如果必须研究纳粹大屠杀,你遇到一个白人至上的网站,否认大屠杀的存在,一个孩子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答:我不是主张自发的不受控制的学习。 我认为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有义务传递价值观。我相信会有专家来告诉孩子怎么辨别信息,但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功能。 这位未来的老师就像一个顾问,也许更像是一所大学的教师顾问。


问: 所以老师还是会存在,只是我们可以称之为顾问或教练,而不再是老师?


答: 老师有其他功能,比如宗教, 佛陀就是一个老师。 他不是一个给孩子布置作业和发配任务的人,而是在培养孩子的思想,给孩子树立榜样。


图片来源:unpla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