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一块形似蛤蟆的巨石而取名的江津石蟆古镇

 龙岩半主 2017-03-10

在重庆市的西南,紧挨着四川,就是那个历史悠久的江津区,这里因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江津又名几江,长江西来,在江津城区受阻于鼎山转而向北,复受阻于马骏岭东巡,再受阻于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后转向东北,环鼎山绕了一个几字形的大弯,而万里长江进入重庆的第一镇,就是有着“津西明珠”美誉的江津石蟆镇了。

据介绍:江津石蟆镇为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重庆江津西部川、渝、黔三省市结合部,距重庆市主城区80公里、江津城区84公里、四川合江县城20余公里,东与重庆另二处文化名镇白沙、塘河接壤,南和西紧邻四川合江县白鹿镇,北同永川朱沱、松溉镇隔水相望,有“石蟆金三角”之美誉。 石蟆镇自元末建场,至今已六百多年历史,被誉为“津西明珠”。

石蟆古镇建于元代,本是个古老的乡场,在江津的最西南边,古镇的得名据说是在石蟆镇老街下场口三角坝处曾有一巨石耸立,形如蛤蟆,人称蛤蟆石。在蛤蟆石前百余步的石缝中有泉涌出,泉水清冽甘甜,因此这小镇就叫石蟆镇了。

当然,历史上真正让石蟆镇名声大噪的并不是那蛤蟆石,而是隐匿在小镇上老街尽头的“清源宫”了。距离石蟆古镇不远的塘河古镇上就有个“清源宫”,这里又有一个......

据介绍:石蟆古镇的清源宫始建于明代正德5年(公元1510年,相传隋朝时,青城山人赵昱因战胜作恶多端的蛟龙被封为嘉州太守,唐太宗李世民到此一游后,封赵昱为神勇大将军。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大将军,便建寺庙纪念,取名清源宫。清源宫里的川主神人称“大菩萨”,其原型为宋人张咏,据说当年张咏治蜀乱时屡有神相助,平事后,人们都说那神就是“赤诚王”,张便封其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从此,川主神便保佑石蟆年年风调雨顺,数百年来,这占地1700多平方米的清源宫也成了渝川黔周边地区善男信女们顶礼膜拜的场所。

我们那天就是从塘河直接驱车去的石蟆,两地相距很近,开车也就不到20分钟的路程,沿途经当地人指点,我们直接把车停在清源宫下的公路边,然后步行沿着石梯走到清源宫。石梯下一位抽烟的老人告诉我,这坡石梯一共有四十级,每级石阶都是由一根完整的石料打凿而成,总长有17米。

石梯的尽头那座红色的建筑就是“清源宫”了,门前有宽阔的平台,两侧有一对古老的石狮护卫着。正门上是一座牌坊式的牌楼,顶上刻有“圣旨”二字,两边各有一位丞相,周围刻有:九龙捧圣图案。牌坊上面有四幅石刻故事:岳母刺字、柳荫送行、关公刮骨、槐荫结缘。牌坊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个小门,上面有一些雕刻,其中左边的门楣上方从墙里长出来了一棵小树,挺有意思的。

清源宫始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续建于清代嘉庆18年(1813年,培修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清源宫坐北向南,占地有八千多平方米,系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呈复合院布局。整个庙宇四周有10米高的红色风火墙相隔,是抬梁式砖、木、石结构,缕刻浮雕,工艺精湛,飞檐翘角,青砖绿瓦,板石铺地。三殿一院中戏楼两边对称,文武魁星楼,男女宾楼分左右。正前后殿共有32根大圆石柱支撑,颇具明清特色,庙宇周围古树参天、一片绿荫。

走进清源宫,正殿对面是一座大戏楼,戏楼高10米,宽度及进深均有9米,是由14根高八米的方整石柱支撑着,戏台前缘的木雕刻着那些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如鸿门宴、三英战吕布等,但木雕上面的人物都没有了头,一位老人说是被偷走了,真是太可惜了......

戏楼的对面就是清源宫的正殿了,大殿由12根大圆石柱支撑着,还有许多古老的牌匾,看起来非常宏伟壮观,只是那些天大殿正在维修,放了不少脚手架在旁边,就没仔细拍了。大殿的后面,还有一个四合院的后殿,里面有不少塑像。

戏台和大殿之间的坝子里各有一个侧门,正对大殿右边的门通往下面的公......

左侧的门走出去就是石蟆镇的老街了。老街很窄,宽不过5米,长也就千米左右,街面全是很古老的青石板,很多青石都已经坑坑洼洼的,非常的古朴,显现出了时代的沧桑感。老街两边的老房子还是青瓦顶木板墙的穿逗式木结构,但老房子看起来已经不多了,老房子中间还夹杂了一些不算太高的水泥外墙的楼房......

那天街上没多少人,在靠近清源宫的那些店铺里和清源宫里,有一些当地的老年人在玩着“麻将”和“川牌”,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老街也显得格外的宁静、清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