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摘 | 山寺听夜雨

 安歌_ 2017-03-10

山寺听夜雨


记忆中的听雨是来自于古诗词的意境,所谓少年听雨,中年听雨,沧桑听雨,雨蕴含了不同岁月的人生体悟。我读南宋诗人蒋捷的词是在少年时期,诗中谓“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当时的我似乎还是一个强说愁的人,不过看到诗人这样的写雨,这样深沉的去写人世的离合悲欢,也自然感到一种生命的易逝和苍凉,雨有着特有的韵律和寓意。无数次的听雨,每次都是不历世事的清愁。


  

  经过一路的清幽闲散之后,和朋友一起到了白云深处的寺庙。身边的山风呼啸而来,山雨来临的跫音只是留在了落叶的梦里。还在密林深处,就听到了从山顶寺庙悠悠而来的梵呗净音。树影摇曳,阳光萧疏地洒在落满浮尘的身上。阳光之后,又是不期而至的山雨,让人释怀旷达。一路上都有阳光和山雨殷勤的探看。当我们到了寺庙,已经是傍晚,站在寺庙山门,远观蜿蜒而走的岷江,澄净洁白的江水,象无有瑕玷的白练;抬望天边的残霞,灿烂的映托出夕阳的静默庄严。耳畔是僧人们声声的梵唱,可以一直远扬到青山之外,可以摧伏心里的尘想。



  当窗外响起淅沥潺谖的雨声时,已经是夜深人静了。山寺的钟声也沿着夕阳的步子息了下来。山上这座古老的木楼,让人可以回溯到最深处的记忆。这些记忆里有我们早已忘却了的悲欢。所有的日子都不是现在的我所预定的,所有的未来命运也不是我所设想的。人在生活中总有些意想不到的体悟和境遇,无论是惬意美好的东西,还是苦难无奈的东西。读到司空曙的诗“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种雨中的况味可算是体悟到人生无常的真相了。不谙世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今后的一段时光里,深居澄净处,静观雨中凋落残败的秋叶,也不会想到风霜浸染时已经听厌了世间的风雨。自己还是青春靓丽的时候,也不会想到百年之后不过是一堆衰朽枯骨。对于纷纷扰扰的世事而言,我似乎已经不是一个世俗人了,世间的许多追逐,尘情爱怨、聚散离合,思想哲学、诗美艺术,再也没有了那份执著和沉迷,我似乎成了一个尘外之人。很喜欢出家人的慈悲与平和,很向往清净的世外生活。不时会有硕大的耗子在木屋里急急的散步,这些夜晚才出来的朋友,每天都会受到寺庙里米饭的惠顾,过着没有敌意的生活,还时常熏染着世外的清凉。悠然起落的经声梵音,还在山间婉转不绝,还在心里萦绕潜隐。山雨也在夜晚来临时,静静的飘在落满尘埃的心上。


  处处都能看到世间痴情儿女,寺庙山门外的铁链上挂满了同心锁,上面刻下了许多让人萧然一笑的山盟海誓。静居木楼上听雨的我,竟然还想着夜雨飘摇中的同心锁、锈蚀斑剥的诺言。很早以前,特别喜欢陆游的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春雨杏花总让我想起小城、小巷、青石板路、断壁残垣,撑着油纸伞的行人,空巷中的惆怅,昔日的雨巷已经消殒,在小城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有的丁香只留下了一朵朵残影,随着风雨四处流浪。雨中的寒气,透过了帘幕,雨声也穿过了无边的夜、无边的时光之海,让心回归到本有的宁静和安详。


  临雨声而起,不愿再走回到以前的闲愁清狂,不愿再回到沧桑迁变之前的海和山岳。记得以前的雨声里,最愿接触的就是音乐和诗,聆听泠泠然、悠悠然、飘飘然的琴箫,静读发幽微之情的诗句。来到白云深处的寺庙,没有带任何世间的诗和思想性的书,不愿再读那些劳心的人类典籍。借着柔和而清馨的灯光,只愿读清净智慧的佛经,只让经句佛号不流失于心灵,只让钟鼓之余音荡涤世间的情想染心。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思索过生命来之何处,也没有思索过真正快乐自在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少,也没有思索过人为什么总爱饮鸩止渴,将自己置于情爱生死的牢狱之内。很多时候,想到情执的故我常常给人一种生死茫茫、如隔山岳的谓叹。与我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其实与我都有着一样的命运,无论人生的表相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同,但是痛苦和无奈、生老病死却没有任何两样。衰老的容颜中再也看不到青春的气息和美丽,再平静的生命之水都蕴藏了生生世世的惊涛骇浪,再小的一滴雨也含摄了宇宙的全部秘密。听雨的心,——直在梦里,不知道梦终究会破灭消散,梦醒之后,了无所得。


  原本可以乘着一山的夜雨,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静梳理被欲望所累的心灵。天空深处的孤云,悠闲的来去,孤云深处的夜雨,与我相视无语,只留下一个梵净的夜、一隅安静的灯光,让心灵慢慢品味,慢慢舒展开一些平日里看不见的生命隐迹。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就是这颗心制造出来的。无论是好日子,还是坏日子,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都是生命旷野里的足迹。风雨夏日里的落叶、深深岁月里的心,手捧无字经书的圣人,用无言的智慧过着清净无忧的生活。


  山中风雨无定,时光来去无踪。幽凉的清晨阳光,洁白无垢的石磴路,在夜雨之后没有留下一点人的足迹。打点简单的行囊,又要下山了,来来去去,我总悟不到生命纯粹的本质。再也不愿象诗人一样,去用一颗情执爱染的心聆听大自然的雨声,只愿用一颗清净平和的心,去聆听心灵深处的梵音和欢喜。只希望一种善良而道德的生活,一种智慧而慈悲的生活。



摘自《空林佛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