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系列:在开元通宝上留下一抹划痕的女人

 金色年华554 2017-03-10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原文:

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请绳治,俟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新唐书·长孙皇后传》

译文:

长孙皇后性情俭节朴素,凡所服用之物,够用就行。愈益喜爱观览书籍,虽是梳妆时也不废止。与太宗谈话,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她一直不回答。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她必定助帝发威请求加以惩治,等太宗气头一过,再慢慢为之开脱,最终不使人受冤屈。

长孙皇后,如此有名的人居然又是个没名字的,只有一个小名叫观音婢。女人没地位啊没地位。

让我们先来看看长孙皇后的社会关系——

爸爸——长孙晟,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家族原来姓拓跋,作为北魏皇族宗室里最年长的,改姓长孙。“一箭双雕”这个成语的出典就是长孙晟,绝对属于一代名将,突厥人对长孙晟非常敬畏,听闻他的弓声,认为是霹雳,见到他骑马,认为是闪电,长孙晟家也因此得到霹雳堂的称呼。

妈妈——高氏。北齐乐安王、隋扬州刺史高劢之女,又一个皇族宗室,至少是个郡主的头衔。

丈夫——唐太宗李世民。这没啥可多说的。

舅舅——高士廉。凌烟阁第六名的功臣,后来做过太子的老师。

哥哥——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小,凌烟阁第一名的功臣。

这样的家世和社会关系怎一个“牛”字了得。

公元609年,老爸长孙晟死了。年仅8岁的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被异母哥哥欺负,舅舅高士廉收养了这对苦命的兄妹。4年之后,13岁的长孙皇后嫁给了时年16岁的李世民。放到现在,小李子就犯下了奸淫幼女罪,呵呵。

女人系列:在开元通宝上留下一抹划痕的女人

无论大环境如何混乱动荡,小夫妻婚后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几乎完全是一个大阳线。李家从扯旗造反开始,李世民从敦煌郡公、秦国公、赵国公,一路做到秦王、天策上将。丈夫在外面征战,妻子在后方看家,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历史来到公元619年六月初四的凌晨,李世民干翻了隋朝,干翻了各路群雄,又要面对兄弟的手足相残。没错,就是这一天,即将发生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女人系列:在开元通宝上留下一抹划痕的女人

秦王府内数百战士正在迅速而安静地集结,弥散着肃杀的气氛。在决定生死存亡的一刻,长孙氏来到了丈夫和他的士兵中间。在血腥残忍的夺嫡大战中,一切和解的努力注定徒劳。武力解决,是他们面前唯一的求生之路。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史称“动循礼法”的长孙氏没有迂腐地用礼法来阻拦李世民选择暴力。而是为他备好了战衣,她自己也毅然跨上战马。到玄武门去!

一个月后,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长孙氏也正位中宫,被册封为皇后。

当上皇后就是一国之母,各种史料典籍对长孙皇后的记述开始多了起来,如何贤明,如何温柔,如何深明大义,如何举重若轻,各种段子很多。

这些史料都告诉我们一个观点:长孙皇后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女人系列:在开元通宝上留下一抹划痕的女人

完美的女人总让人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如何去讲述一个完美的女人,也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的局促。

文如其人,还是先从她的作品着手吧。

长孙皇后留下的作品不多,只有一卷《女则》,一首《春游曲》。《女则》就不说了,说教的东西,而且也找不到了。还是看看这首仅存的诗: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用现代人的话解读一下——

园林里的桃花向着太阳开的很明艳,深闺里美丽的女子漾起思春的情意。那初绽的桃花仿佛是偷偷借取她面色的红润,那屋檐边新发的柳枝仿佛是学她轻盈的身姿。她在花间徘徊看那款款飞舞的蝴蝶,听取枝头黄莺的歌唱。你何必站在林下远远的打听,她的风流出众那是远近闻名啊。

桃色的面颊、嫩柳的腰身、律动的春情……短短的诗行里写满了无限春意。

如果不写明作者,恐怕很多人不会想到这是长孙皇后所作。“千古贤后”给人的印象应该是端庄大气、不苟言笑。而这首诗中的长孙皇后,却像个活泼可爱的寻常少妇,还挺开放,“兰闺艳妾动春情”这样既直白又大胆的话都敢写。

女人系列:在开元通宝上留下一抹划痕的女人

好吧,也许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被历史神化了的女人。

这里讲一个故事,那就是李世民、魏征和长孙皇后的故事,不过并不是什么三角恋的狗血故事。

李世民和魏征是一对千古留名的君臣,一个负责骂人,一个负责被骂。被骂的人总是有火气的,何况皇帝。当李世民愤怒地控诉魏征种种无礼情状的时候,长孙皇后安静地扮演着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给丈夫一个发泄的空间。

等丈夫渐渐平静下来后,长孙皇后没说什么就退了下去。片刻之后,她换了一身盛装,回到了丈夫面前。在皇帝惊讶的目光注视下,长孙皇后从容地解释道,自己听说“主明臣直”;现在,魏征敢于直言正是因为陛下圣明。所以,她要穿上出席盛典才用的服装,郑重地向皇帝祝贺……

多少年来,这个故事被人反复地讲述。它是如此恰当地表现了长孙皇后母性的一面和妻性的一面,使我们在男人的政治世界中感受到女性温柔的力量。

女人系列:在开元通宝上留下一抹划痕的女人

谁能说贞观盛世没有长孙皇后的功劳呢?

好人不长命。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7月,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时年36岁。。

长孙皇后入葬后,李世民做了三件事,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她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

第一,李世民在皇后坟墓外的道路上造起了房子,命人住在里面,像服侍活人一样服侍皇后——这种对已逝之人却供养如生的例子极其少见,几乎是首创;

第二、李世民又在宫中建起了“层观”,也就是高耸的楼观,终日眺望着皇后的坟茔;

第三,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皇帝老子的父爱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能被丈夫怀念成这样,这妻子算是成功到一定境界了!

唐代郑虔的《荟粹》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武德四年,李渊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一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呈送新钱币的蜡样给时为秦王妃的长孙皇后看,长孙皇后在蜡样上留下了一抹指甲痕,不知道为什么,留下划痕的蜡样没有重做,于是开元通宝上就有了一道浅浅的划痕。

女人系列:在开元通宝上留下一抹划痕的女人

从青梅竹马、到贤惠帝后,她短暂的一生,享尽平凡夫妻的至情至爱,收取母仪天下的尊荣崇敬,留下的是一个知性女人的传奇、一首诗,还有开元通宝上的一抹划痕……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原创公号“大嘴读史”(paul_trac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