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变脸特别快,本来拿了薄被子出来,却突然刮起了大风。在这样的时节里,宝宝们的小身体自然也是特别敏感。 俗语常说“春捂秋冻”必经还是有点道理的,不是让你给孩子捂成个粽子,但是要注意别太早把厚衣服收起来。 至少在北方,容易受凉、发烧感冒的日子还未彻底远去~! 树莓妈妈说 宝宝如果发烧发热,妈妈们首先会注意到的就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但孩子的体温和成人有些许不同,只靠触摸、测量,家长心中的界限也比较模糊。 37°5算不算发烧?口腔、耳温、腋下…哪里的体温更准确? 今天和树莓妈妈一起,了解孩子体温的变化~ 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会在35.5°C~37.5°C之间波动。 有人说:成人的体温到37.5°C就会觉得头晕脑胀、有些低烧了,孩子难道就没事吗? 啊哈~其实呢,小宝宝由于大脑中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对身体温度的控制力并没有成人那么强。很多时候,婴幼儿的体温会更多地受到环境影响。 比如炎热的夏天里,孩子的普遍温度会高于成人,周围环境冷的时候,孩子的身体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有可能你亲吻孩子,觉得微微发热,测量后37.3°C、37.5°C…但这在他们的正常体温范围,并不是要生病了! 所以,注意了解孩子的基础体温 是非常有意义的! 什么是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又称静息体温,通常是是指人经过6—8小时的睡眠以后,比如在早晨从熟睡中醒来,体温尚未受到运动、饮食、情绪等变化影响时所测出的体温。这个时候的人体代谢最低,所以体温也相对最低。 一般年龄越小,基础体温相对偏高。 孩子的体温是否正常,要根据基础体温相比才有意义!建议宝爸宝妈们都连续测一下基础体温平均值。 基础体温会受什么影响? 每个人一天内的体温会随着身体和运动等发生改变。进食和活动后体温会有轻度升高,且体温的升高与活动量呈正比。 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 热量有聚就有散,如果一直升高却无法散热,宝宝们脑袋可就要烧糊涂了~那么什么途径会正常带走身体内的热量呢? 首先人体热量会以热辐射线形式将热量直接向外界散热。其次,物理上来说,热量会被体表周围的冷空气带走,或是被与人体接触的较冷物体带走。所以宝宝发烧时,有一种方式是选用退热贴、冷毛巾等给孩子降温。 此外呼吸、排便、皮肤(出汗、水分蒸发)等都是散发热量的一种途径。 宝宝们在吃奶、哭闹、运动等正常的活动前后,体温都会有所升高,但结束后很快就会恢复的正常的接近他们基础体温的水平。 一般正常人的体温为36°C~37.4°C(腋窝温度)。 37.5°C~38°C 一般不使用药物,尽量物理降温; 38.1°C~39°C 38.5°C以上及时就医,在医生建议下服用退烧药; 39.1°C~41°C 41°C以上为超高温 谨慎对待,谨防高热惊厥; 正常体温波动 需要注意,之前我们一直在说孩子的体温是容易受到运动和环境等的影响的,有时会出现些短暂的体温波动,但是精神状态非常好,也没有其它的异常表现。那么就不是发热,等孩子平静下来,体温也会回到他们的基础体温。 不要捉急,不要惊慌。 异常体温升高 疾病造成的体温升高同时会伴有呼吸加速、面色苍白、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等等病理的变化。而且发热有时情况复杂,猛地摸孩子的身体觉得并不是很热、伴有寒战,但其实只是起症缓,很快就会发展为高热。 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其它不适症状的时候,也不要轻视,密切地观察注意孩子的各种表现,及时调整。 异常的高热病因常根源于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需要在医生建议下,对症下药。 我们常常说的,普遍提到的体温,指的都是体表温度。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体内温度变化。最常用到的测温方式是外耳道测温和腋窝测温。 我们上边所说的体温发热标准,即是以这个标准来判断的,体表温度大于38.5°C时,需要服用退烧药物。 有时也会使用口腔测温、肛门测温的方式,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温度要更接近体内温度。 口腔和肛门温度要稍高于体表温度,所以当这两个温度超过39°C时,需要服用退烧药物。 测温关键词:密闭 在测温时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密闭的小空间。 为什么?我们刚刚说过,体温会受一定环境的影响你们还记得不?所以,只有体温计被放置在密闭的小空间里的时候,才可以获取准确体内温度! 所以发现孩子发热的时候,其实家长不需要纠结那种测量方式更准确,重要的是孩子适合哪一种。 比如年纪低幼的宝宝如果特别好动,没办法好好在腋窝里夹住体温计,不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空间密闭,家长又担心水银体温计破裂等问题,腋窝和口腔测温就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又比如肛门测温,咳咳,虽然这个方法的密闭性最好,相对也最准确。但是一般家庭是很难实现的对么? 综合来说耳温是最快捷、方便的方法。测量的时候注意拉直孩子的耳廓,让整个体温枪完全堵好宝宝的外耳道时在开启就可以了~ 最近的天气忽冷忽热,孩子发热感冒时如何处理?具体的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