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神秘色彩的张壁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境内,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一直以来对神秘的古文化都充满好奇向往,好友介绍了张壁。怀揣着一颗对古典文化的敬仰之心,一人一包,来到了这个传说中“上有明清古堡,下有隋唐地道”的地方。张壁古堡,一进去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残缺破败感油然而生,当然这不是贬义,而是山西普通村落的真实写照,这是一条非常古朴的街道。 易守难攻 退进有路 张壁古堡建于隋末唐初,由大名鼎鼎的隋末军阀刘武周所建。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 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 地势险要的军事堡垒式古村落 张壁古堡依垣傍沟,三面环沟,地势险要,是一座军事堡垒式古村落。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门里有瓮城。南堡门为石砌,堡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用石块和石条铺就而成,叫龙街。它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了“丁”字型的结构。街中路西有一株根深叶茂的槐抱柳,相传植于宋代。 隋唐式的里坊院落 古堡还保留着隋唐式的“里坊”,在龙街与几条小巷的丁字巷口,仍可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门,它们是各个“里坊”唯一的出口。关闭巷门后,各个里坊就成为相对封闭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间既可各自为战,又可相互呼应,是一套完好的内部防御体系。堡内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东三巷民居多为农家小院,西四巷建筑错落有致,街巷格局严整,过去多为富户居住。堡内民居宅院形制多为合院模式,大多为四合院,少数是三合院。 几十个姓氏 渊源流传 据考证,张壁村村民有几十个姓,大姓是张、贾、王、靳。从张姓和贾姓的宗谱来看,张姓始祖张能和贾姓始祖贾文智为明代中叶人。现有关于张壁村的最早资料来自一块墓志。1995年11月至1997年春,村西南100多米的砖场挖地取土时先后发现三座砖室古墓,墓志说明,早在张能之前300年,这地方已经叫张壁村,村民以张姓为主,当时属灵石县。 建筑设计巧夺天工 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街东三条小巷,街西有四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所有街道为砖石铺砌,中间是三道纵向铺砌的砖石,两边全部是横向铺砌,远远望去就象龙脊龙鳞,结合南门的龙头及小巷,整个古堡就是个龙的造型,虽然并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一层象形意义,但我们突然感觉到古人在,竟然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图腾那么吻合,是设计,还是巧合? 我们不得而知。 (象征龙的脊背三道竖向的红石板) 金碧辉煌 流光溢彩的明清遗物 张壁古堡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颇多,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大体都是明清遗物,著名的有明代空王佛行宫,建造在北门丁字门顶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间,殿内塑主像为空王佛,山墙绘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功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特色美食 玉米面甩蛋蛋 玉米面甩蛋蛋是张壁古堡村独特有的一种面食。毫不夸张的说,这道面食除了在张壁古堡村,其他地方都是吃不到的哦!来到这里就迫不及待去品尝了这道远近闻名的美食。有点像我们当地的米豆腐,然而只是外形像,玉米面甩蛋蛋口感更Q滑有弹性,配上番茄汁,葱花,真是回味无穷。 都说张壁古堡是集军事、宗教、民族、民居、民俗、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还有专家称它是:“地下地上双城子,堡垣庙院博物村”。要我说古堡更是一座文化艺术宫,行走间瞻仰前人智慧,体会古今差异。 行走攻略: 在介休火车站坐去龙凤镇的小面的(初级阶段的公共交通),2元/人,车只能坐到龙凤镇,离张壁古堡2公里,包车15元,如果车上又3个人,你只给9元就好了。 路书-张壁古堡线路: 选择从小店上高速,太长线开通后,这里分道较多,一直选择运城方向即可,过罗城后出南环高速入大运高速后就是一马平川了,一路狂奔120公里即到介休。其间,距小店34公里的清徐和84公里的平遥设有服务区,距小店41公里的地方注意走运城西安方向,这个地方比较容易错过,否则将去往汾阳方向。 在介休出纳40元通行费后,一直向前不远既到达一丁字路口,选择介休方向左转,这里也分别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前行约1公里左右,有一丁字路口,在路的右侧可以见到一处陈旧的广告牌,上书“张壁古堡”。从这里左转上山,不要拐弯,一直向龙凤镇方向前行,路上会经过一座不知名的古塔,和一个非常小的加油站。大约7公里后,车刚过龙凤镇的地方有张壁古堡的指示牌,在此右转沿路行驶2.5公里即可到达张壁古堡。 如果您也热爱旅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想成为我们的旅行达人。 请关注我的微信号:18701641216【 公众号:多彩自游】我们将把您旅程的故事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精彩阅读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