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沙尼亚历史的发展阶段简介

 铁血老枪 2017-03-10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独立以后,爱沙尼亚也紧接着独立,首都为塔林。

  爱沙尼亚的国名(Eesti)可能来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被称为Aestii的人群,尽管爱沙尼亚总体上资源贫乏,但其土地仍有少量却品种丰富的资源。

  1、史前时期

  人类最早在爱沙尼亚居住的证据与孔达文化有所关联,在石器时代早期,普利人在派尔努河定居。

  在公元1世纪,爱沙尼亚这个名字第一次以塔西陀记载的爱西提人形式出现。

  2、中世纪

  在中世纪,爱沙尼亚是欧洲几个未被基督化的地区,1193年,教皇雷定三世呼吁十字军讨伐北部欧洲的异教徒,来自北部日耳曼的十字军在里加建立据点。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波兰、瑞典、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16世纪20年代,马特·路德的宗教传入爱沙尼亚。

  16世纪后期,利沃尼亚战争爆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