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翰林出身,有长达十年的京官生涯,按理说是长于笔墨而短于办事,但他后来不仅能遍兼五部侍郎,一跃成为晚清最具实力的军事统帅,办成了天下至艰至难的大业。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侍讲学士,到辗转官场、征战沙场,一次次“在夹缝中突围”的两江总督,其为人处世有着怎样的奥妙? 讲座现场 4月9日下午,拙诚学堂国学名师讲座《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在长沙止间书店如期举行。新锐传统文化研究专家、拙诚学堂顾问黄力,以独特视角为大家解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黄力老师生动讲授 黄力从曾国藩的生平、家世、仕途等方面,将史实和典故相结合,为大家解读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在活动现场,黄力介绍,曾国藩为人处世成功的核心即“拙诚”二字,“拙”就是一步一步去做,“诚”就是实心实意地去做。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世都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认为,“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氏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故他所拟的奏折公函,都是再三斟酌,没有一句言过其实的话,没有一个自我夸耀的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然不肯我占人的便宜”,纵使别人以巧以伪来欺骗,也仍能做到以拙以诚相待。 观众专心聆听 李鸿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为人处事圆滑,即便在老师曾国藩面前,也时常会耍点小心眼。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曾国荃军队在攻打南京的决定性关口之时,朝廷令李鸿章协助进攻。李鸿章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做了许多小动作。 曾国藩因爱才之拙,以德报怨,始终不忘对李鸿章关心、包容和提携。李鸿章因此终身感激不尽,到晚年更是对曾国藩倍加尊敬。正是这种质朴圆融的为人处世方式,使得曾国藩一生良师益友众多,麾下谋士猛将如云,从而成就了一番不朽事功。 现场观众向黄力老师提问 现场观众与黄力老师 黄力不仅为大家全方位诠释了曾国藩的处世之道,还引用社会名士学习曾国藩的感悟,结合当下现实社会情况,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贤思想对当代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听了黄老师的讲座,使他们在文化学习及人生态度上有了新的思路和角度,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拙诚学堂组织的活动,从古人智慧中汲取正能量,获得人生启迪与心灵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