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金色年华554 2017-03-10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原文:

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明史·李善长传》

译文:

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之时,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朱元璋称赞他言之有理。

他是明朝的开国宰相,功勋卓著,可以和汉朝的萧何比肩。

他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却对权力恋栈不去,退而复返,若即若离。

他是皇帝的亲家,他手里有免死金牌,结果却依然在77岁高龄时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他就是李善长。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李善长39岁出山,以秘书身份加入朱元璋的社团,从此不离不弃。

李善长的身份相当于社团里的白纸扇,重大事务的决策少不了他,具体的后勤调度少不了他,社团内部矛盾的解决同样少不了他。

老大的老大郭子兴曾经很看重李善长的才能,想让他跳槽高就,但李善长婉言谢绝,一心跟着这个自己看好的麻脸混,而这个麻脸还比他小了14岁。

李善长在文牍之间长袖善舞,同时也不是一个全无缚鸡之力的酸儒。曾经有一次,面对敌军的偷袭,以少量兵力成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当得起文武双全的赞誉。

朱元璋曾经这样评价李善长:“当年萧何有馈饷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经历十多年的打拼,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排排坐吃果果。

最高档次的奖赏是国公,六个人榜上有名,李善长作为六个人中唯一的文官名列其中。其他的五个人都是武将,分别是: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

至于演义小说里无所不能的刘伯温,并没有那么厉害,相比李善长的公爵爵位,差出老远,不过得了个伯爵的帽子罢了。

在此之前,李善长还担任了朱元璋登基大典的总导演,从“礼”和“法”两方面搭建大明朝的国家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李善长还得到了免死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即李善长本人可以赦免两次死罪,儿子可以赦免一次死罪。

然而,这个铁牌牌有用吗?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从小酷爱读书的李善长当然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他选择了急流勇退。

在受封国公之后的第二年,李善长因病辞官。

如果他从此不问政务,不涉足官场,得个富贵善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抵御权势的诱惑呢?来看李善长之后的简历。

——洪武四年,退休;

——洪武五年,督建临濠中都;

——洪武十年,与曹国公李文忠一起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洪武十三年,暂理御史台事务。

真正的退下来真的这么难吗?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李善长是定远人,朱元璋是凤阳人,都是淮西的地界,算是半个老乡。

李善长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闺女,两个人就成了亲家。

那个时代,自由恋爱基本没有可能,所以这段婚姻注定充满了政治色彩,好在小夫妻过得还不错。

朱元璋希望笼络开国元勋,李善长则想给自己的富贵再加一道保险。

老乡——君臣——亲家,够牢靠了吧?

李善长知道皇帝的心思难猜,也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更知道所谓的免死铁券没什么卵用,那么,和皇帝当亲家就真的有用吗?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李善长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招来了风雨。

就在和皇帝成了亲家一个月的时候,朱元璋生了一个多星期的病,李善长没有去探望,皇帝的新科驸马也没有去请安,结果有人拿出来说事,李善长被扣了工资,削减年禄一千八百石。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惩戒。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案发。

这个胡惟庸和李善长有着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是同乡,李善长还是胡惟庸进入官场的引荐人,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之子李佑,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胡惟庸死的时候,很多谋反的细节还没有暴露。

本来就心里没鬼的李善长甚至还临时出山,代管被清理一空的御史台。

但是,一颗定时炸弹已经埋下。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随着胡惟庸案越来越多的细节被发现,暴风雨来了。

第一轮风雨,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网开一面,把李存义流放到崇明。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李善长竟然没有诚惶诚恐地入宫谢恩,让朱元璋心里很是膈应。

又过了五年,李善长已经77岁了,他一生中所遭遇的一场最猛烈的风雨来了。

起先是李善长为自己犯法的亲戚说情,本来没多大点事,但在朱元璋亲自过问下,这个亲戚居然攀扯上了已经死了的胡惟庸。

朱元璋暴怒之下,把李善长的弟弟从崇明押送到南京,秘密审讯,李存义又攀扯出了李善长。

李存义招认,说是胡惟庸准备谋反,先后四次去游说李善长,希望得到李善长的帮助。

第一次的说客是李存义自己,第二次是李善长的老友,第三次是胡惟庸亲自出马,第四次还是李存义。

虽然李善长始终没有答应,但“知情不报”的罪名敲得死死的。

或许是墙倒众人推的劣根性,又或许是迎合皇帝心意的投机,各种指向明确的举报接踵而来,

有人告发,说蓝玉在捕鱼儿海抓获了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李善长匿而不报;

有人告发,说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

连天文学家也来凑热闹,说将要发生星变,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各方敲钉转角,李善长“大逆不道”的罪名终于落实。

朱元璋雷霆震怒之下,李善长全家七十多人走上刑场,至此,胡惟庸案一共牵扯了“一公二十一侯”。

因为是叛乱大罪,可以重复使用的免死铁券无效。

好在,朱元璋还记得自己的女儿,免了公主和驸马的死罪,还饶了两个外孙的小命,也算是给李家留了后。

回头再看,整个案件的发展很有些蹊跷,似乎有一只神秘的大手在推动。

有人在李善长死后的第二年,为李善长叫屈。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这个名叫王国用的小官说,李善长要造反,完全没有逻辑!

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了,他就算帮助胡惟庸造反成功,最多也就是和现在一样。这个投入和产出完全不匹配,何况还有风险,除非李善长是傻子,可是李善长是傻子吗?当然不是!所以,李善长冤枉!

朱元璋看了奏章,没吭声。

或许,在走向刑场的那一刻,李善长是悔恨交加的。

悔的是,自己终究逃不过“狡兔死,猎狗烹”的下场。

恨的是,自己终究抵不住权力的诱惑,没有一走了事。

77岁的李善长,终于明悟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但是——

已经晚了!

宰相系列:恋栈不去的开国宰相终致杀身之祸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原创公号“大嘴读史”(paul_trac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