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勒(A.Engler)和勃兰特(K.PrantI)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孢子叶球演化来的,只含有小孢子叶(或大孢子叶)的孢子叶球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而恩格勒系统认为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朵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
恩格勒根据假花说的理论裸子植物中的买麻藤目(Gnetales)演化为柔荑花序类植物,如杨柳科(Salicaceae)等。因买麻藤目具单性孢子叶球和杨柳科的柔荑花序相似。因而他们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的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传粉等特征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与此相反,有花瓣、两性、虫媒传粉等是进化的特征。因此把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莨科(Ranuncnlaceae)认为是教进化的类型,同时认为单子叶植物出现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应放在双子叶植物的前面。恩格勒系统1897年出版时把植物界分为13门,被子植物是第十三门中的一个亚门,即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以后几经修订,到1964年第十二版由原来的45目280科增加到62目343科,并把被子植物列为一门和其它增加的门而列为第十七门,同时把原来放在分类系统前面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之后。依此,这一系统在被子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无被花类(核桃科、杨柳科、壳斗科等)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主要根据:全是木本、单性花、风媒传粉,有些植物仅有一层珠被等特征和裸子植物很相似。 (2)认为整齐花、两性花是由无花被单性花逐渐演变而来。因此,把多心皮目的木兰科、毛茛科等看成较进化的高级类型,排在无被花、单性花的后面。
(3)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所以把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1964年已作调整,并把被子植物由原来的45目280科增至62目34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