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期间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身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干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去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敬称诸葛亮。诸葛亮终身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是我国传统文明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慰大众、恪守礼制、束缚官员、慎用权力,对人待人以诚、胸襟坦白。为国尽忠效能的即使是自个的仇人也加以恩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心腹也给予处分,只要诚意认罪受刑即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即是再轻的差错也要从严管理,再小的仁慈和劳绩都给予奖励,再小差错都予以处分。他处理事务简练实践,能从底子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注重实践,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总算使蜀国上下的人都惧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由于他用心规矩坦白而对人的劝戒又非常明确合理的原因。能够说他是管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干能够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张良因暗算秦始皇失败,为逃避清查而改别的姓名。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管仲(公元前719- 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期间法家代表人物 。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子孙。是我国古代闻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前驱'、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榜首相'。管仲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维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书。 孔子曾称誉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全国。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变成生番控制下的老大众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使齐国变成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全国.二人皆呕心沥血,尽心竭力,并且居功至伟。 管仲的终身,不只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姓名命名的巨作——《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维,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维家,他建议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遵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就事。他以为国家管理的好与坏,底子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注重发展经济,他以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即是国家的安靖与不安靖,人民的遵法与不遵法,与经济发展联系非常亲近。管仲思维中有不少可贵的当地,如他建议尊敬民意,他说“顺民意为本”,“政之兴,在顺民意;政之所废,在逆民意。”管仲的思维对子孙影响很大。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鼻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而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明的创始人,亦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出色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前史位置,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太公作为闻名的军事家,署名他的军事作品,在《汉书·艺文志》道家类中著录有《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署名姜太公著作的《六韬》虽非太公自著,但也反映了他的军事思维。姜尚是我国古代榜首个军师型的军事家,其军事韬略在我国战役史上占有主要位置,对后世用兵起了深远的影响。 姜子牙遇见姬昌是现已七十几岁了,仍然精力矍铄。史料记载他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受封为齐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