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武帝司马炎(上):明达好谋,一统天下

 万象心行 2017-03-10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年-公元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人,晋朝开国君主。司马炎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的嫡长子,公元265年袭父爵成为晋王,数月后又逼迫魏元帝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自此,司马家到司马炎这一代公开灭魏建国,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并未满足于曹魏政权遗留下的地盘,一心想着统一全国。于是,在公元279年,司马炎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了全国。

司马炎在位期间,十分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生产,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太康元年,司马炎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使得西晋的国力得到迅速地提升,在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被后世称为“太康之治”。

从司马炎前半生的功绩来看他可以称得上雄才伟略的一代明主。但是随着国内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坐稳帝位的司马炎就开始放纵自己,不仅自己生活奢靡而且纵容臣下敛财斗富。结果,司马炎前半生积累的基业都被自己的后半生挥霍掉了。这还不算完,司马炎临终之前又给西晋留了个痴傻的继位皇帝司马衷。如若继任者能够贤明自持,西晋未必就会这么快衰落下去,可是司马炎终因自己的私心葬送了西晋东山再起的机会。

司马炎立痴儿司马衷为太子的私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自己的继位危机。司马炎虽为司马昭嫡长子,但是由于司马昭的地位是承袭其兄司马师而来,因此司马昭曾多次提到要将爵位还给司马师。司马师虽然没有子嗣,但是当年司马昭曾将自己的小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兄长。这样一来,司马攸虽然不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却有了跟司马炎一样的继承资格。况且司马攸自幼聪慧深得司马昭的喜爱,这就加剧了司马炎的继位危机。

虽然最终司马昭没有将爵位传给司马攸,但是却在继位的司马炎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以至于在立太子方面,司马炎为了断绝司马攸继位的可能,宁愿立一个痴傻的嫡子为太子。司马炎虽然后半生荒唐,但前半生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从司马炎建立西晋后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他不仅具备极高的政治素养而且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西晋成立之初,晋武帝司马炎深知新朝成立人心不稳,一旦处理不好前朝旧臣的安抚与当朝新贵的封赏很容易造成政局的混乱。于是,为了收买人心,司马炎一边大封功臣,将许多拥戴新主的大家族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一边继续留用原在蜀汉和曹魏供职的官吏为朝官,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这样一来,西晋政权并没有因为朝代更迭而发生大的动荡,很快就步入正轨稳定下来。

这时候,晋武帝司马炎又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当时的东吴政权已经没有了孙权执政时的辉煌,国内矛盾重重,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下降。司马炎抓住时机,力排众议定下了灭吴的计划。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公元280年,随着东吴的灭亡,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而晋武帝司马炎则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农民没有土地,豪门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农民活不下去自然就要造反,就会危及政权。

晋武帝看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就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限制豪门世族兼并土地的同时减轻农民的负担。除此之外,为了缓和战争造成的萧条景象、在国内形成良好的风气,晋武帝还主动带头反对奢侈,厉行节俭。

相传当年太医院的医官程据曾献给晋武帝司马炎一件色彩夺目、满饰野雉头毛的“雉头裘”,希望得到帝王的封赏。这是一件极为罕见的华贵服饰,不仅用料讲究而且做工精美。晋武帝把这件“雉头裘”带到朝堂,让满朝文武官员欣赏,朝臣见了这件稀世珍宝,个个惊叹不已。不料,晋武帝却一把火把这件“雉头裘”烧成了灰烬。他认为,这种奇装异服触犯了他不准奢侈浪费的禁令,因此要当众焚毁。他还下诏说,今后谁如敢再违犯这个规定,必须判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