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施肥全攻略

 昵称706515 2017-03-11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 100 公斤需氮 1.6~2.公斤(折纯,下同)、磷 0.8~1.2 公斤、钾 2.1~3 公斤,氮、磷、钾的需求比例大约为 2:1:3。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肥高峰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含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 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干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秧田施肥

    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有机肥的黏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 500~1000 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 3~5公斤、磷酸二铵 8~15 公斤、氯化钾 7~'8 公斤或亩施复合肥 20~30 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 4~5 天,每亩施用尿素 6~7 公斤或高氮复合肥 8~10 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大田基肥

    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 2000~3000 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 7~8 公斤、过磷酸钙 30~40 公斤氯化钾 8~10 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 30~40 公斤。


    另外每亩增施硅肥 6~8 公斤、硫酸锌 1~1.5 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施用,要深施到 12~20 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追肥分次施

    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 7~8 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 7~8 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 1 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 8~12 公斤或高氮复合肥 10~15 公斤,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 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50~60公斤。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每亩喷施 0.1%~0.3%的硫酸锌溶液 50~60 公斤。对抽穗前叶片褪绿发黄的地块,可亩施尿素 3~4 公斤或高氮复合肥 4~5 公斤。补施粒肥可以有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提高根系活力;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从而增加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应当注意,前期肥足、中期分蘖过多过旺、叶色浓绿、群体受光差、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不应追施粒肥。此外,盐碱地在施肥前应排水洗盐。施肥前 3~4 天注意白天灌水、夜晚排水,防止临时性积盐影响肥效发挥。

来源:马吉中·农资导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