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点茶水、嗑嗑瓜子、吃点萝卜,听听相声,这是天津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生活。这一幕幕几乎每一天都在天津的各大茶楼(茶馆)上演,这延续了上百年的习惯逐渐在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演变成文化,并成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天津的茶楼从清道光年间出现以来,虽中间经历波折,但依旧表现出非凡的生命力,并在大历史的洗礼中留下了很多鲜活的内容,它的历史也记录着中国近代戏剧、曲艺在天津的发展史,并且能成为天津百姓情有独钟的文化空间,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天津早期的茶园出现于清道光年间,但当时的茶园比较原始、简陋,随着戏剧在天津的日益兴盛,光绪初年,便有了诸多设备比较完善的茶园。其中,以东马路袜子胡同的“庆芳茶园”、侯家后北口路西的“协盛茶园”、北大关金华桥南的“袭胜茶园”和北门里元升园的“金声茶园”最为有名,当时的天津报刊称之为“津门四大茶园”。 民国时期茶楼、戏园混为一体 天津的茶楼文化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20世纪30年代前后,天津的京剧演出空前繁荣,几乎当时所有的京剧名角都在天津演出过。为此,天津又修建了几座专门演京剧的戏院,以“天华景戏院”、“中国大戏院”最为著名。与外地戏院不同的是,天津的戏院和茶楼几乎融为一体,看戏要钱,茶水只送不卖。慢慢地,各个茶楼又发展为拥有独特的剧种,分别演出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等。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茶楼文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改革开放之后,曲艺开始再次绽放自己的活力,但是受电视这一新兴事物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影响,茶楼文化逐渐和曲艺渐行渐远,很多茶馆由于入不敷出,不得不增加副业以支撑日常的开支,很多曾经的撂地艺人也活得非常艰难。进入21世纪,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领域有了更高的追求,加上曲艺与茶楼的结合再次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天津百姓开始重新走进茶楼,听相声、品京剧,茶楼文化就像一个轮回一样,又回来了。 天津茶馆经常出现满坑满谷的画面
天津茶楼里的故事? ![]() 目前,天津市区大约有几十家茶楼(茶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传统艺术回归茶楼的逐渐认可,它们又再次繁荣起来。这种有百年历史的文化历经沧桑,重新在津城上生长出新的枝芽。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族妹工资就涨5毛钱! 幸福生活靠大家! 求赞求广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