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听 | 六百年前,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海上馬車夫 2017-03-11
“王舍城外,鲸涛浩浩,群山隐隐;弱水南滨,去途茫茫,疑是绝域。”在《大道无形》这首歌中,寥寥几笔,便描述了六百多年前,在那片茫茫海上的惊险远航。而正是这支郑和率领的由两百多艘海船、两万七千人的组成的队伍所创下的史无前例的壮举,对中西方文化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听着《大道无形》这首讲述郑和的歌曲,来一起回顾一下六百多年前这段传奇。

  自公元1405年始,明朝皇帝朱棣派遣才负经纬、熟知航海相关知识的郑和率领两万七千人,两百多艘船只,七次下西洋。“休憩未几,北风引路,泛溟又去;弱水南滨,去途茫茫,疑是绝域。”大海的惊涛骇浪变幻莫测阻挡不了郑和远洋的步伐。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万余里,经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到来,给途经处的国家,带来了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文明,让世界知道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

  这伟大的壮举,史称“郑和下西洋”。中国,这个古老而庞大的东方陆地帝国,第一次将眼睛看向了海洋深处,海洋的另一边,那中国大陆以外更广阔的新世界。

  在郑和随带的永乐帝国书中,明确写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面对周边国家的冲突动荡,强大的大明王朝想到的是“和平使者”,而不是武力霸权。郑和率万人舟师,七下西洋,不仅是显示大明王朝的繁盛富强,更是要传播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理念,展示止戈为武的和平发展思路。

  正是因为将远航的目的定为“宣德化而柔远人”,才能在“以德睦邻”的理念下,创造出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崭新外交局面,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国家的真实面貌。

  从泰国的大城府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从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到印度的古里;从环阿拉伯半岛的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曼、也门到沿东非海岸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中国远洋船队所到之处,从未侵占过一寸土地,强而不欺,威而不霸,展示了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正如《大道无形》这首歌中所唱:“行者无涯,屈人惟德!”

  风雨无阻,28年昼夜星驰的行程

  故园难见,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

  千帆竞渡,几万里波澜壮阔的远航

  他历经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王舍城外,鲸涛浩浩,诸番险僻,九死有余

  行者无涯,屈人惟德,胸怀远人,大道无形

  斗转星移,十个甲子逝去,二十八年航迹犹存。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这首来自小千的《大道无形》,用一首歌的时间,再忆这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王舍城外 鲸涛浩浩 群山隐隐

  诸番险僻 远来商贾 九死有余

  休憩未几 北风引路 泛溟又去

  弱水南滨 去途茫茫 疑是绝域

  别过了浮屠庙宇 何人诵福经

  千帆入碧波万顷 归于天际

  有多少他国异闻 动魄惊心

  史册上聊添作几笔

  借漫天星斗访寻 兴盛与衰弊

  灯火处谓我中土 言之无尽

  风高浪急阻不得 泱泱大明

  愿穷余生付残躯

  踏海来

  行者无涯

  屈人惟德

  壮哉我华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