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一点通

 上善若水604fin 2017-03-11

篇一 :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字义山)流传最广的诗句,也正是因为这句诗,令他的夫人终于洞察、领悟了他与小姨子“十七姨”五年前就深种了的情根。于是,深深一声叹息!
七年前-唐文宗开成三年,刚中进士一年的李商隐,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中,虽然他是丧妻鳏夫,但因其是彭阳郡开国公、宰相令狐楚的得意门生。令狐楚工于章奏制敕,典丽堂皇,在当时号称第一。李义山尽得其真传,人们都以为他将来一定会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入阁拜相,是迟早间事。因此,王茂元不以爱女作填房为嫌,结为翁婿。 然而,有才的进士李义山,不愿按铨选外放当“风尘小吏”(如县尉),只愿意当京官供职秘书省。因此,在仕途上一直兜兜转转,无甚上进。由是纵情于诗词文字之中,深得其妻妹“十七姨”(自小丧母,一直跟着姐姐同住)的崇拜。才华横溢的姐夫与情窦初开的文学青年小姨子经常引经据典,吟诗作对,由是互相倾慕,陈仓暗度。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开成五年正月,李商隐无奈外调为函谷关弘农县尉,十分失意,西出踽踽独行,无限凄凉,对比着京城灯红酒暖,藏钩射覆的欢娱景象,其情之难堪可想而知,在马上作了一首七律《无题》寄回家中。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十七姨读着这首显然在思念着自己的情诗,水汪汪的双眼终于无法抑制仰慕的情意,崇拜得五体投地,谓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姐夫真是才子!”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十七姨愿效娥皇女英,与姐姐共事一夫,李义山当然求之不得,问题是,妻子却不愿丈夫变心于胞妹,不愿意同胞骨肉成为争夺丈夫的冤家。 李义山夫人是一位贤淑、聪慧内秀于中的官家小姐,看似柔弱,却聪慧果断。她从丈夫外调途中寄来的这首七律《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看出了端倪,她从年轻的十七姨那双经常望着姐夫的水汪汪的眼睛中流露出来的仰慕和情意,看出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然而,在女人来说,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与他人分享,唯独爱情不可,哪怕是世界上最亲、最疼爱的同胞之妹。 李夫人没有哭闹,她只是淡淡一笑,内心那一丝无法排遣的幽怨,隐隐飘现在眉宇眼角。她看一看丈夫,又看一眼胞妹,没有说什么(高啊!实在是高!看高阳一个大男人作家的小说《凤尾香罗》,写女人含酸带涩的表情写得如此细腻和传情)。她知道无论如何要塞住丈夫和妹妹之间的“心有灵犀”!但是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最要紧的是不能操之过急(PS:一般浅薄的女人早已跳了起来,一哭三闹,以至于令丈夫撕破脸皮,趁机进逼)。她一方面严阵以待防范丈夫与十七姨的接触;另方面,对丈夫格外柔顺体贴,尽力用各种办法为官场失意的丈夫消愁解闷。 于是,感情细腻而又心虚的李义山不免顾及,妻子也许早已知道自己的秘密了吧,只是隐忍不发而已。继而内愧,自感愧对贤妻。优柔寡断的李义山于是在两个深爱的女人之间摇摆痛苦。一边是与十七姨近在咫尺,却远若天涯,无颜面对十七姨深情、幽怨、谴责的眼神;另方面,却又觉得愧对以官家小姐下嫁,跟着自己境遇拂逆,服官日少,俸钱无多,却毫无怨言,独力持家的贤妻。 于是,多情的李义山服从了理智的李义山,听任十七姨失落地嫁给了薄幸男子杨九郎,从此“羊入狼窝”,结局极其悲惨。此是后话。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无奈之下,李义山又写下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极为哀怨缠绵,为后世人广为传颂。第一联写两人虽近在咫尺(十七姨就在家中的画楼,自己却因为“人言可畏”而不敢前去相见)却见上一面也难,不见却又不舍;第二联写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就像以丝尽而死的春蚕,缠绵不尽,到死方休;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就像蜡烛泪尽而灭。第三联将心比心,料想十七姨也为情所困,”晓妆对镜,抚鬓自伤',容颜清减,情深却苦恋愁无路,寒夜相思,深夜沉吟,孤寂无伴,越发感觉到月光的刺骨清寒。不得不承认,自古“诗人多情”,尤以此诗为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见诗人李义山对恋人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绝望的爱情悲剧成就了伟大的诗人,此诗从此长为流传,却不料起因于一段无奈的不伦之恋,不为世人所知。
在李夫人晓以大义的“釜底抽薪”计谋驱动下,十七姨终于“解铃还须系铃人”,无奈地、违心地向姐夫表示双方应以家庭为重,亦以她的终身为念,结束这段不可能有结果的“畸恋”。十七姨嫁给了兄长、姐姐为他安排的杨九郎作“平妻”,以成全姐姐姐夫家庭的完整,也放自己一条生路。但是,始料不及的是,杨九郎却是一位薄幸的男子,十七姨在嫁给他才短短几年,在杨九郎眼皮底下,就不堪被婆婆迫害自尽而亡。就在李义山又纳新宠艺妓“委奴”的同时,十七姨魂消魄散,带着自己对爱情的无限憧憬,飞到另一世界。而李夫人此时更是悔断了心肠:“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她恨假如当初不是自己做主将十七姨许给杨九郎,自己的嫡亲妹子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假如当初不是自己有私心,既然木已成舟,索性大方些,遂了丈夫和妹妹的意,成全他们,姐妹共效娥皇,也许,妹妹就不会这么命短。可是,世界上没有也许。李义山也悔恨交加,想到假如自己当时不是忧谗畏讥,不敢公开承认这段恋情,一直等到十七姨嫁了,才想到了“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已经晚了,也许,事情就是另一个结局。
就这样,这个三角爱情悲剧,一误、再误、三误,到底误在谁的手里?也许,大家都有责任,却是十七姨一人受难。于是,姐妹情深、愧疚交加、含恨中年早逝的李夫人,临终前许给丈夫一个愿望:“来世我和十七姨再做姐妹,姐妹俩嫁给你一个人。”又把三个人拴在一起,在李义山更是三倍的悲伤,想到了十七姨的惨死,眼前妻子的生死诀别,也感伤自己怀才不遇,半生坎坷,李义山泪如雨下。
李商隐,这个一生困顿失意的爱国诗人,虽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尝开”。 李商隐一生写得最好的情诗都是写给同一个人,从“春蚕到死丝方尽”到“一寸相思一寸灰”,从“洛阳花雪梦随君”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最优美的诗句都是为红颜知己十七姨而写。可是,十七姨却含屈而死,留给李商隐一生的惆怅和痛苦,那句“洛阳花雪梦随君”的期盼也只能留在来世再聚首了。这些最优美的情诗也因为女主角的悲剧,令人读来感到格外缠绵悱恻和伤感。自古诗人皆多情,而磨难和爱情的悲剧,更成就了诗人的伟大。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和他的诗词

此为读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凤尾香罗》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无题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篇二 :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诗,有许多题作《无题》、《有感》、《读史》的,这些诗题,并不像历来诗人那样,用以说明诗的内容。为了记录他的恋爱生活,或者发些他的单相思情绪,他写了一首隐隐约约的诗,并不希望别人完全明白,于是加上一个题目:《无题》;如果他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方面有所感触,也用艳情诗的外衣写下来,也题之为《无题》或《有感》;如果他对当时的政治、国事有所愤慨,他就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作诗,题之为《读史》;此外,他还有许多诗用第一句开头两字为题,如《锦瑟》、《碧城》之类,这些诗,其实也就是“无题”。其中,“读史”就是“咏史”,这种诗题古已有之,“有感”也早有人用过,而“无题”,则是他“独家专利”的创造。也正是这些“无题诗”,使李商隐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了永久的盛誉。
诗人为什么要以“无题”来命名自己的作品呢?一是因为他理想中的爱情观念受现实礼教限制,难以向世人明说;二是他对牛、李党争心怀恐惧,为避嫌疑,即使有所感愤也不敢直接明说;三是他的诗作侧重于倾诉个人情绪,类似记录日常琐事的日记,纯属私密无需明说。这些无题诗往往旨意朦胧,人们的理解和认识也常常分歧不一。但是,由于这些诗大多写得情意缠绵,文采华美,艺术上非常精巧成熟。所以,人们虽然对它的主旨不甚明了,却仍然喜爱有加,吟诵不绝。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当时已经是二十七、八岁的“老青年”了,却只在京城长安担任秘书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校书郎(正九品上,掌管校对典籍,刊正文章)。诗人抒写了对意中人短暂相遇、旋成间隔的怀想和惆怅,也流露出自己屈居人下、前途渺茫的失意和感伤——
“昨夜星光闪烁,和风轻送;画楼桂堂之间,宴酒正浓。虽然我们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可以比翼齐飞;但彼此的心意却象灵异的犀角,自有一线相通。隔座猜钩,输酒也感心暖;分组射覆,胜出更觉烛红。更鼓声响,遗憾地离席去应卯;可叹策马向兰台的我,就像一棵随风摆动的蓬草……”
诗人首联交代时间地点,追忆昨夜时光:“画楼”、“桂堂”,都喻指华美的建筑,不是实指。春宵独立,今夜依然是满天星斗,和风拂面,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一切都似乎和昨夜相仿佛。但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东”和所爱看相见的那一幕却己经成为亲切而难以追寻的记忆了。诗人没有去具体叙写昨夜的情形,只是用“星辰”、“风”、“画楼”、“桂堂”四个物象,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东”、“西”二字,暗含天涯咫尺,不能相会的阻隔之伤。回忆的甜蜜、独立怅望的苦恼,由充满追忆情绪的“昨夜”领出,洗练含蓄,景象美丽而情韵深长。
颔联承上,抒写矛盾而又微妙的心理:“灵犀”,传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如果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就可以冲破阻拦,飞去与情人相会,重温旧梦,比翼双飞,可惜却没有;但彼此的心却象是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生发,组成一个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是深刻的痛苦;但身不能接而心则相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身受阻隔而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它不是消极的叹息,而是对美好情感的积极肯定。诗人从自己爱情经历出发,通过新颖独到的比喻,写出了处于分离领域中的男女双方所普遍具有的心理矛盾,内容丰实而情感真挚,写得既形象又概括。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它和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样,成了流传不绝的情诗名句。分离是痛苦的,尽管诗人自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但他始终无法排解郁积在心头的相思之苦,无法忘却与情人相会的欢乐,心灵的冲击,所以他又情不自禁地沉入了对昨日相会情意的深思:
颈联重温昨夜宴席之上的欢乐:“隔座”,座位分隔,暗合首联的“西东”;“送钩”,古时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的游戏;“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的一种游戏;“分曹”,分组;(这些活动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诗人回想昨夜的宴会之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是何等热烈,越是阻隔渴望会合的感情便越热切,对于相隔的意中人处境的想象越加鲜明。“春酒暖”、“蜡灯红”,不只是传神地表现了宴会上融洽醉人的气氛,而且倾注了诗人强烈的向往倾慕之情和“身无彩凤双飞翼”的感慨,更对照出今日一人孑然独立,形影相吊,品受相思之苦的苦闷与惆怅。诗人此刻处境的凄清寂寞自见于言外,自然引出末联的嗟叹:
尾联抒发感慨作结:“嗟”,嗟叹,叹息;“鼓”,报更的鼓声;“应官”,应卯报道,古代制度,官员于卯时到任职的场所等候点名叫应卯;“走马”,跑马;“兰台”,指秘书省;“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正当兴高采烈的时候,忽然报更的鼓声响了,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这个“嗟”字,既有诗人对意中人的留恋不舍之情,又有爱情受阻隔不如人意之伤;“类转蓬”,正是诗人屈居人下,但为了这渺茫的前途又不得不违心去应付的无奈处境的写照。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既有对甜蜜时的回忆,也表现出分离时的愁闷、惆怅;既有心心相印的自慰自许,又有因形体分离的哀怨、感伤。诗人用不断流转的意象,营造出情采并茂、婉约朦胧的艺术境界,寄意深幽:爱情的甜蜜与忧伤,政治的困顿与失意,身世的飘零与怅惘……似乎都蕴含其中。每个“心有灵犀”的读者,都能藉其“一点”而幽意自会自“通”。
据说,有好事者曾考据、揣想过诗人所怀想的女子是谁,有人说是李商隐岳父王茂元的某个姬妾,有人说是令狐家的侍儿锦瑟,还有人说是玉阳山的女道士宋华阳……其实,何必要知道诗人的意中人究竟姓什名谁呢?说不定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她只是李商隐心中的一个幻影、一种理想、一种幽缈情怀的寄托。在每个人心里,不都有一个完美无瑕的“梦中情人”吗?
余试以诗解之曰:
昨夜邂逅桂堂东,送钩射覆蜡灯红。
身无彩凤双飞翼,隔座对酒春意浓。
分曹当歌秋波转,心有灵犀一点通。
嗟余应官转蓬去,今宵独立画楼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