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乐公《游岭门山》诗欣赏

 老刘tdrhg 2017-03-11

                                      康乐公《游岭门山》诗欣赏

   《乾隆平阳志》:岭门山在平阳县治前,两山翼然,中阙为门,状如斗牛。城内河道其源一自昆山来,一自岭门来,夹城东西流。康乐公于永初三年(422)冬游平阳岭门山,撰诗《横阳还峤上》,一题《游岭门山》:

 

西京谁修政?龚汲称良吏。君子岂定所,清尘虑不嗣。早莅建德乡,民怀虞芮意。

海岸常寥寥,空馆盈清思。协以上冬月,晨游肆所喜。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

威摧三山峭,瀄汨两江驶。渔舟岂安流,樵拾谢西芘。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

 

游岭门山诗译文:

西汉长安谁能修明政治?龚遂、汲黯俩太守世称良吏。

君子出仕何必待在固定的地方?前贤的清高的风度德行,我唯恐不继承。

早到达永嘉郡,民风淳朴、礼义相让。

海内太平清静,官衙无人诉讼变得清闲和安静。

 

商定冬季第一个月,早晨向江南出游,从情游览喜欢风景。

千崖峻峭,万岭逶迤。三山陡峭壁立,两江疾速奔逝。

渔人有行舟的危险,樵夫有难蔽风雨的辛苦。

人生什么是快乐?只要不屈心违志,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便是世上最快乐的人。

 

全诗十八句,前八句(首句至“空馆”句)赋事,写郡政;次八句(“协以”句至“樵拾”句)写景,记游山;末两句以言志作结。诗的结构组织颇为均衡:全诗十八句,前八句(首句至“空馆”句)赋事,写郡政;次八句(“协以”句至“樵拾”句)写景,记游山;岭门山在平阳县城前,登山远眺,可北望飞云江,南望鳌江;“三山”或指楼石山。末两句以言志作结。。“渔舟”指渔人客商的船只出没于风波之中;“樵拾”指日夕时砍柴和采集野菜的村民离山归家。这两句是景语又兼含玄理:渔商危而樵拾安,两者的出处虽然不同,却都是顺性而动的。诗的末两句正由此顺流而下,水到渠成:既然以“物畅其性”为生活鹄的,则人生最大的快乐,也在顺应自己的志向旨趣而不是屈从于他人或外物。诗人体物悟道,仿佛在游遨眺览中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和凭藉,终于发出了守志不屈、身处逆境之中而不向坎壈命运低头的抗争之声。

 

附录流经流石的二江:横阳支江经水头、灵溪至流石;藻溪水流经流石水闸后注入;后经灵江镇、江南苏、四大、夏宅至张家堡,约行3公里后至萧江,注入鳌江。自桥墩水库至灵溪,坡降约为1‰,灵溪以下坡降甚平。

流石周围的三山:指楼石山、三峰山、鲸头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