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例 因治疗不当,邪气入络,左侧脸面麻木,知觉不灵敏,抽动,抽动主要出现在眼角和嘴角,时时瞤动,不能自己,本次主证为后脑勺及头顶感觉沉、重、蒙,好似布包裹样,已经半年余,时轻时重,开始一直做颈椎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期加重,去县城医院检查没查出原因,当做脑供血不足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显,故来寻求中医。 但见患者面色黯淡,左侧面部颜色较深,右侧正常,两眼周略显青黄色,左侧脉沉弱少兼弦象,右侧三部弱,人迎脉均弦象,其后脑勺沉重蒙蔽感辩为太阳血痹证,为外邪风湿盘踞太阳分野所致,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打底加减,如下: 第二例 病史:2016年春节期间,因事骑摩托冒风赶事,之后首现严重出汗证,动辄汗出如浴,头部最为严重,整个头部沉、重、包裹感,四肢腰背没有异常。 两个月之后神气逐渐出现困乏,既使白天也不自觉昏沉欲睡,无论睡多久也不能济困,困倦不能自己,出现症状后多处求医,一直按照肾气亏虚,气血虚怯治疗,疗效不显,发展至今,口燥、咽干、发热,饮食凉热均可,二便尚可,见双手脉微,几乎按不到,双人迎微而紧沉,舌质淡,无苔,整个面色黄晦色,色黄无泽。 诊断为血痹风痹症,困倦乃汗出伤阳所致,汗出不止乃风邪为患,属于风邪困表之变证,虽脉微但欲寐,但不是少阴证,虽口燥咽干自感发热,看似有热,但脉搏均微,舍证取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加减,如下: 按: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方子,治疗血痹为主,原始经文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具体在临床应用上,脉搏或许因个人的体征体质不同以及病程新旧而有差异,不必太拘泥于经文所说。 唯独“外证身体不仁”却是所有风痹血痹的必见之证,外邪痹阻于何部,“不仁”便见于何处,仅仅是“不仁”的部位、轻重有异而已,面部,前额,后脑勺,项部,肩部,腰背,上肢,手肘等均可出现“不仁”,而且临床极为常见,最常见的外邪是风、寒、湿,治疗上结合患者年龄,体质,“不仁”出现的经络分野以及感邪性质,均可以选用此方加减,越早效果越明显。 原始医案,随看随记,不加修饰,望同道取其意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