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淮锯碑”的故事

 老刘tdrhg 2017-03-11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希望當官者「大公無私」。明人焦竑《玉堂叢語》記載,內閣大學士黃淮退休歸鄉,不久,其父病亡,黃淮便為父築墓準備安葬事宜。工程將竣,惟缺墓前神道碑一塊。黃淮命人多方尋覓,卻一無所獲。後終於在瑞安境內發現一巨碑,為當地舊族高氏祖墳原物。此碑是整塊太湖石磨礪而成,碑身紋路欹出,朗朗有致,黃淮見後十分滿意。(注:见下图太湖石照片,摄影:黄永陵)。但因其父墓制所限,此碑嫌大,只能取其半而用。於是,他命石工將碑鋸開,但快將一分為二時,高氏家族中有一人出言規勸:「相公毀我祖墓碑,恐非孝道。」黃淮問其故,對方說:「世人一旦知道墓碑可鋸,只怕後人也來鋸令尊之碑。」

    黃淮是明代好官,永樂皇帝對其政績才識有「如立高岡,無遠不見」之讚譽,但他一旦涉及自家利益,就糊塗起來。史書沒說他後來怎樣處理那塊墓碑,但是他一向為官端正,偶一失誤,平民百姓多會原諒他。从这则小故事来看,高氏后人的话虽然只是一种婉讽,细想之下,确是不无令人忧虑之处:坏事情但凡有了一个开头,也许会给后来者打消了从恶的心理顾忌。既然前人能“锯”,后者亦复心安理得地再“锯”,如此“恶恶相报”,后患将会无穷。因此,许多利己之事,尚需三思后行,眼前看来或许大有便利之处,但事过境迁之后却贻害不小,以致既损人又不利己。于是,利益在前之时,我们尚需一段高瞻远瞩的眼光,明辨眼前之利与长远之利,择善而从,这便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根据宁海新闻网、明人笔记《应谐录》明朝 刘元卿 所写等资料)  

 

    笔者认为:该太湖石的碑身紋路像一棵树。目前,该石放在南柳黃淮纪念馆里,碑身没有刻字。由此可见,当时黃淮听了高氏族人的規勸后,没有用太湖石来做其父墓前的神道碑。黃淮不愧是明代的好官。在中国墓葬文化里,一碑两用,这一作为不仅犯忌讳,也是大不吉利,极少有亡者后人采用。

“黄淮锯碑”的故事
太湖石(摄影:黄永陵)

 

附录:高则诚后裔高可逊的4首诗.

    民国《瑞安县志稿·诗征》中收录高则诚后裔高可逊的8首诗,其中6首是《赴阙途中杂咏》,记录他封官后赴京都朝拜建文帝时,沿途见闻、观感。录其4首:

 

《缙云远眺》 明  高可逊

 

地势高寒北斗连,驿楼一簇坐醒然。

碧天空阔秋无际,万里皇都在目前。

 

《金陵望阙》  明  高可逊

 

谩将锦缆系长河,万里关山瞬息过。

回首九重天阙近,恩波犹是昔时多。

 

《长安候朝》   明  高可逊

 

为国忧民鬓未秋,金门整佩待更筹。

谩将十策条陈事,独对彤墀拜冕旒。

 

《万竹亭》  明  高可逊

 

绕坛种竺护幽亭,傲尽冰霜色更清。

翡翠凝烟随意看,琅玕敲月枕书听。

不图结实来双凤,惟爱长竿钓巨鲸。

只恐春深雷雨作,化龙一跃上青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