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碧霞:歌唱技巧就是“无”,不要被自己束缚!

 浑圆流韵 2017-03-11

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跟你谈歌唱。


2006 年,有“中西合璧的夜莺”之称的青年歌唱家吴碧霞,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留学,随玛拉斯教授和卡门教授研习声乐。 


2008 年 10 月,吴碧霞学成归来,并于 12 月 14 日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归国独唱音乐会(上半场为中国声乐作品,下半场为外国声乐作品)。 作为“中西合璧”的歌唱家,吴碧霞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问:在您看来,民歌、美声的歌唱技巧具体有什么一致之处?


吴碧霞:中外作品的演唱技巧基本是一样的。如果一定要我总结,我感觉二者的共同点是:呼吸通畅,全身歌唱,咬字轻松自如,字正腔圆。当你做到这一点,就什么都有了——位置、打开、着力点。


我想我们不能单独谈论技巧,因为歌唱一定不能脱离语言。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咬字着力点,发音必须和咬字紧密结合。如果说技术上出问题,很可能是语言出的问题。


对我来说声音一样,永远要唱给面前的观众听。所有的“面罩”、“共鸣”等提法,也都是为了达到呼吸通畅、字正腔圆、全身积极松弛的目的。


当你感觉到歌唱达到最佳理想状态的时候,全身紧密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但感觉不到发声器官的存在。就好像你存在,但你不会感觉到你的胃;一旦有一天你感觉到自己的胃了,可能你的胃部器官就出毛病了。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所有一切技术都是为了全身歌唱这个“无”的目标———无处不在而又处处不在。


问:您认为,国外美声唱法与国内民族唱法有没有本质冲突?


吴碧霞:对我个人来说一点儿都没有。在这一过程中,我甚至感觉到一种对自然的回归。原来我常常会想:“现在我正在唱民歌”或者“现在我正在唱美声”。实际上这种不断在你脑海里强调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束缚在捆绑着你,阻碍你往前走。在我看来歌唱方法只有一种,就是通畅、舒服、灵活自如,它并不需要我们去区分到底是民歌还是美声。


在国外学习的那段时间,我常常感觉到:当大家不去谈论什么是民歌什么是美声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歌唱了,这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不用考虑是什么,只要语言对、把音乐本义唱出来就可以了。


我从小唱民歌就是这样起步的,唱外国作品时也应该延续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没有人成天质疑,也没有人为强调二者区别以及同时掌握它们显得多么重要和不可思议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


问:您一直偏向使用“中国声乐作品 、外国声乐作品 ”的提法 ,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


吴碧霞:“唱法”的提法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自身的局限性,当时大家也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就这么长期沿用了。现在这些提法明显对中国声乐的发展产生了束缚。


不能说民歌唱法就是瘪的、明亮的、靠前的;美声唱法就是立的、暗淡的、靠后的。那通俗唱法是怎样的呢?所以说,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表象的,不是唱法,而是声音色彩、感觉,或者说是风格审美的差异。所以我始终认为,唱法只有一个,就是平衡度——是存在于所有歌唱作品中的公用法则。把握好分寸,掌握了平衡,就能获得通畅舒服的状态。


舒不舒服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身体会告诉你,身上紧、嗓子疼、唱不动、咬字不清楚,这些都是不舒服的状态。尽管很多提法不尽相同,但用到每个人身上的分寸感(度),要靠老师的耳朵去判断矫正。


“中国声乐作品、外国声乐作品”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基于语言上的考虑。凡用中文演唱的,都是中国声乐作品;用外文演唱的,都是外国声乐作品。语言是一切的基础,歌唱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表达方式,没有语言,不成其为声乐。


问:您在歌唱中也遇到过被束缚的情况?


吴碧霞:当然。到一定程度你就觉得承受不了了,甚至觉得无法往下进行。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只要你反省、真诚地面对自己,就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


长期在舞台演出,竞争很大,诱惑也很多。人们会不自然地把歌唱这个自己最喜爱的行当作为一件“武器”,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甚至作为“战胜”别人(竞争)的利刃。我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歌唱不是武器,你不需要用它来证明什么,也不能拿它来伤害别人。你应该快乐地享受它,创造它。”


我最初是爱音乐才走上这个职业的,但当你把它作为职业、作为在舞台上竞争的手段的时候,可能就不是纯粹的艺术了,这些都不是艺术本身需要的东西。

歌唱大讲堂   好歌大家唱

科学歌唱

快乐歌唱

健康歌唱

幸福歌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