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发动战争以来,在中国战场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让当时的日本部队瞬间自信心高涨,对任何敌人都不屑一顾。随着时间的积累,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久攻不下,在其他地域又没有强劲的突破。渐渐地处于被动地位。 日军的下坡路从中国战场的武汉会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逐渐地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尝到了残酷的打击与失败,让“不可一世”的日军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日军海军接近全军覆没,从而只能依靠岛屿来进行防守战,这其中日军伤亡最大的一战要属新几内亚战役。 澳大利亚士兵与土著士兵 当时,美国与澳大利亚两个同盟国,于1943年6月~1944年7月在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对日军发动了进攻,1943年初,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巴布亚半岛受挫后,在新几内亚东北部地区不断增加兵力,企图建立一道固守拉包尔的外围防线。美国与澳大利亚联军企图首先收复新几内亚的萨拉马瓦和莱城,清除休恩半岛日军,之后西进夺取新几内亚北部沿海地区,为进攻菲律宾开辟道路。 澳大利亚军官 日本步兵向来以凶狠残暴著称,美军在进攻的时候还是对日本士兵有所防备的,但是“初出茅庐”的澳大利亚部队却不屑一顾,他们比日军更凶狠更勇猛。几天战斗下来,日军领头的两名中佐一死一伤,两千多日本兵被击毙了七百多人,剩下的也几乎全部成了伤兵,这样总指挥的松山光知少将自作主张就撤了兵。把日军打的四散逃离的战役就是著名的米尔恩湾战役。这场战斗是步兵之间的战斗,澳大利亚的放牛娃们可能是从小斗牛斗惯了,不怕死,面对凶狠的日本兵竟然把他们打的丢盔弃甲。 盟军得到新几内亚之后,这里就成了日军的“炼狱场”。投入这场战斗的日军高达20万人,但是最后投降的日军仅仅只有1万1千多人。日军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五!在这么大规模的军事作战中能够弄死对方95%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很难找得出来。 日本分治图 日军经历过这场残酷的战争之后,一直到现代对澳大利亚的态度就想儿子对父亲一样恭敬。也许我们也应该学习学习澳大利亚?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趣闻与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