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有名的赤壁之战,像在《三国演义》等小说、影视作品中,将诸葛亮刻画的近似于神,文能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武能带几万兵力破曹操80万大军,法能夜观天象借东风,谋能设计草船借曹孟德之箭。而周瑜在诸葛亮面前只能是一个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又妒贤嫉能之人...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从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是成功的,它将赤壁之战前后周瑜、诸葛亮二人的斗智斗法体现的淋漓尽致。周瑜发现诸葛亮的才能与智慧远超出自己,就想法设法的施计谋害诸葛亮,一心想着除掉诸葛亮,唯我独大。结果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诸葛亮所察觉,反而被诸葛亮所算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气得最后吐血身亡,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历史上的周瑜其实并不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据《三国志·周瑜传》所记载,周瑜是一个高大英武、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度量非常大的一个人。他比诸葛亮年长6岁,而且“出道”的早,20岁的时候就参与政治,追随于孙策戎马天涯。相反来看诸葛亮,他当时只是初出茅庐,论才干他并没有展现出来,论影响力他也没有周瑜强。而且《三国志》中记载的赤壁之战,跟小说完全是相悖的… 据记载,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江陵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玩的外交辞令,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就在曹操的信寄来不久诸葛亮来劝说孙权与刘备联盟,孙权自己心里也有答案(孙刘联盟与曹战之,若坐视不管,待曹灭刘定会进犯吴,此时再战必败),就问及左右,张昭等将领主张迎降,唯独鲁肃建议孙权速速将周瑜召回。周瑜从鄱阳回来后,极力主张抗曹,并将曹操的实际兵力与弊端一一道给孙权听。孙权一听大喜,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孙权有周瑜的支持毅然决然的与刘备联盟抗曹。 换句话说,在促进孙刘联盟抗曹这件事中,周瑜、诸葛亮、鲁肃都起了各自的作用,能让孙权下定决心抗曹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在吴众多将领面前主张战,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迎降派”。 赤壁之战中周瑜肩负重任,当时也只是向孙权要了3万精兵,再加上刘备三核桃俩枣,区区几万人,大破曹军号称的80万大军。曹操兵败后,又致信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自烧船而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也间接的衬托出了周瑜是此役的最大功臣。 除了最著名的赤壁之战,周瑜一生为吴忠心耿耿,当初袁术想聘他为自己所用,周瑜看出袁术并不能有何大作为,便严词拒绝。在三国鼎立后,周瑜为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后人也将其称为东吴四英将之首(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以周瑜一生的作为来说,诸葛亮与他同时期的成就比较还是稍有不足的,如果不是周瑜英年早逝,加起来他后半生的成就算的话,肯定能把诸葛亮甩出几条街。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趣闻与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