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城里这些对联,老有文化了,你应该知道!

 ZSdd 2017-03-11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符换旧符”。中国人过年的风俗有很多种,但贴对联基本上南北都一样。因为有春联的出现,也让中国的文化中出现了“楹联”这样一朵奇葩。古往今来,很多出名的对联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沈阳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好的楹联自然也有不少,虽然年已经过得差不多了,但叨咕叨咕这些对联,大家应该还是感兴趣的。

故宫对联:皇家的绚烂与别致
      要论起对联,可能要数故宫里面最多了。毕竟这里是清朝皇帝的老家,还是“陪都宫殿”,这里的对联自然也是有皇家风范。
    沈阳故宫里面的对联,题写得最多的,当属乾隆皇帝,和那个著名的“紫气东来”一样,乾隆的御笔,给故宫增添了不少的皇家贵气。比如乾隆为崇政殿题写的“对联”是:
    妙理静机都远俗;
    诗情画趣总怡神。
    还有一副:
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
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

  为大政殿题写的对联为:
        龙涎翠袅金仙字;
鹤焰红翻宝相花。

    为大政殿题写的对联为:
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
子孙是守,长怀绍庭永祚,卜世卜年。
乾隆皇帝文治武功,还挺惦记着老家的老房子,是他在位时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同时也写了那么多绚烂且有皇家特色的对联。
    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在沈阳故宫内增建了文溯阁,用来专门珍藏《四库全书》。文溯阁落成后,乾隆皇帝很高兴,又为文溯阁题写了两幅对联。北面的是:
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控大本;
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
横批为:“圣海沿回”。

    文溯阁南面联为:
古鉴今以垂模,敦化川流区脉络;
本绍闻为典学,心传道法验权舆。
    除了乾隆皇帝书写的对联,其他的对联也很不错,例如太子太傅、书画家董诰为保极宮题写对联:
佳辰每以无心遏;
胜境聊为寓意观。
    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阮元化白居易诗句为衍庆宫题写对联:
水能性澹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这些对联,文采飞扬,可以算是沈阳对联中的优秀之作了。

大帅府对联:大帅的霸气与少帅的仁心
    除了故宫,在沈阳出现对联多的地方,大帅府算是一个了。这里有不少对联都是为大帅吹嘘的。不过,让人能看到东北王真性情的,倒是张作霖自己写的几幅对联。
    虽然张作霖是草莽出身,但这几幅对联文化味挺浓,而且透露着东北王的霸气。
    其中一副对联是: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这副对联的典故来自于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据说是欧阳修的自勉联,被张大帅用来自勉倒很贴切。欧阳修说书有未曾读,是谦虚的吹牛,那就是我的书读老鼻子了。张作霖却是大实话,我张某人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干的事儿都是光明磊落,没啥见不得人的。十四个字儿,活脱脱一个大帅的模样就出来了。

    还有一副张作霖自己题写的对联:
智深须有忍;
将勇贵能谋。
    这也是张作霖的真实写照,能屈能伸,能忍有智,成就一番伟业。
    而张作霖还有一副很出名的对联:

一丸塞幽谷;
三箭定天山。
    据说老张为了写这副对联憋了好几天,最后感慨写东西比打枪费劲多了。对于出身草莽的张作霖来说,这副颇有气魄的对联,写的是当时自己的豪迈心情,其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东汉初年,割据甘肃天水的隗嚣想凭函谷关之险而与东汉刘秀相抗衡的故事,一个就是说唐朝名将薛仁贵与铁勒作战时“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典故。
    张大帅的雄心很大:守住东三省,跟弄个小泥丸一样,问鼎中原,也一定易如反掌。
    可惜,张大帅问鼎中原的梦还没彻底实现,就被日本人给炸死了。
    说到日本人,老张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日本人向老张求字,想让这位草莽英雄难堪,老张大笔一挥,写了一副对联:“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落款时写成了“张作霖手黑”。秘书一见赶紧提醒,说墨字下面还有一个“土”字呢。张作霖听后说:“妈拉巴子,混帐!你知道什么,这中国的土我怎么能随便叫日本人带走呢,这叫作寸土不让!”
    虽然寸土不让,老张还是壮志未酬身先死。而少帅张学良可比乃父学问多了许多,书法也很好,张学良流传下来的名联非常多。但在大帅府里面写下的两副挽联倒值得一提。
    刚刚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在大帅府的老虎厅处死了老帅的得力干将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虽然两人的“扬长而去”让张少帅巩固了自己的低位和威信,但毕竟杨、常两人曾是张作霖的干将,张学良处死二人后,心中也许有些不安,于是写下了两幅挽联表达自己的心境。
    挽杨宇霆联: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涕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上联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下联用周公诛管叔的典故。
    挽常荫槐联云:
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
江山还汉室,敢因家事罪淮阴!
    上联与挽杨宇霆的下联一样,亦用周公诛管叔之典,言其狂傲而至祸。下联用吕后杀韩信的典故。
    这两副对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少帅当时的矛盾心理和两难选择。全联用典贴切,写出了杨常两人被杀的原因后,也反映了自己的矛盾心情。

    大帅府里,还陈列这张学良的另外一幅挽联,那就是送给死去的蒋介石的,据说张学良为了这16个字,想了三天: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不管是老帅还是少帅,如今都成为了历史,只有大帅府依旧在说着当年的故事。帅府曾贴出一副对联,写得很贴切:
昨天、今天 是非自由人民裁定;
老帅、少帅 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状元写对联:引经据典与巧思妙对
    前面说到的故宫里面的对联,其实还有一副非常工整有趣,这就是保级宫的一副对联:
夜雨闲吟左司句;
时晴快访右军书。
    不过,这可不是皇上写的,而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大臣写的,这就是陕西状元王杰。
    王杰(1725年-1805年),曾任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不过,说这些可能大家对他的认识还不够,那就多说一句,就是他帮着嘉庆把和珅给搬倒了,《宰相刘罗锅》的刘墉原型就是他。
    据说王杰当年考试的时候是以探花第三名的成绩进呈乾隆皇帝殿试的。不过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山东举子给整得好没面子。看得出,王状元也是一位对联高手。据说他当年教嘉庆读书时,严加教训,并罚跪罚站。有一次让乾隆看到了,挺不高兴,说了句:“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见状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给乾隆也整没词儿了。
    再絮叨几句,王杰写的这副对联,上联写夜读。“左词”,指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为左司朗中。在庭院深深的宫里,面对潇潇夜雨,吟诵几句唐诗,可以抒发思古之幽情。下联写赏帖。“右军”,指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时晴”扣王羲之《快雪时晴贴》。雨过天晴,在温煦的日光中,兴致勃勃地观赏并临摹书圣的字迹,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此联反映了幽雅、闲适的宫廷生活。从绘景入手,于叙事中抒情,温文尔雅。也有人说这幅对联是乾隆写的,但是我倒宁愿认为是王状元的手笔,
    除了王杰之外,清朝还有一个状元和沈阳有过交集,那就是清朝湖南第一个状元彭浚。彭浚(1769~1833) 号宝臣,嘉庆十年(1805)中状元,曾做过时为太子后为道光皇帝旻宁之师,故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说。他于道光三年授奉天府府丞。据说当时他捐薪俸添建奉天府试院考棚,为沈阳的教育事业做了不少好事。
    彭状元不仅仅文章写得好,更是一个对联高手,从小就文思敏捷,曾有人出上联:“水本无愁,因风皱面;”他对出了“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据说他当年到奉天府赴任时,正逢雷雨大作,地方官员想见识见识彭状元的才学,便在迎候牌坊的右边,贴出一联的上句:“大雨滂沱,洗尽街头迎学士;”彭浚不假思索,提笔就在左边书就了十一个大字。“惊雷霹雳,打开天幕看文章。”见状,迎接的人个个伸出大拇指,交口称赞。
    这些毕竟是传说,但当年在奉天府,彭浚的确留下了一副对联:
教泽陪京,士气如云蒸日上;
文章报国,臣心似水励冰来。
    联语工整,足见功力。
    顺带说一句的是,当年的奉天府府署大堂的对联写得也非常好:
以民心为己心,休戚相关何分尔我;
视家事如国事,夙夜匪懈遑问公私。
    这是嘉庆和道光年间两次出任奉天府尹的盛泰题写的对联,倒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的肺腑之言。

其他妙联:巧思与哲理引人思考
    说到沈阳的对联,还有很多,不过,真的很少有人对这些感兴趣,前些年,沈阳宣传自己有一副对联挺贴切:
一朝发祥地;
两代帝王都。
    而在沈阳的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一些挺出名的对联,1916年,著名讨袁(指袁世凯)将领黄兴、蔡锷相继逝世。沈阳各界举行蔡锷、黄兴追悼大会,当时的太清宫方丈葛月潭亲笔敬上一副挽联:
国士无双双国士,
完人难二二完人。
    这幅对联情真意切,巧思妙想,加上词书俱佳,曾轰动一时,广为传诵。
    最后还想提一副对联,这是郭沫若为辽宁省图书馆题写的对联:
宋人方守株待兔;
大道以多歧亡羊。
    这幅对联引用了“守株待兔”和“多歧亡羊”两个典故。上联要人们以守株待兔为训,刻苦读书,不要幻想走捷径。下联则告诫人们,读书、做学问,不可盲目从事,应有明确的方向。这副对联语言看起来很简单,意境却很深远,也可以说是一副名联了。
    其实,沈阳城里还有一副对联很有意思,这幅对联在太清宫,上面的字儿保准您一个也不认识,据说当年乾隆皇帝看了也不认识,问大臣,大臣也不认识。您要问到底是什么,您就去太清宫看看就知道了。或者等哪天老沈研究明白了,给您再说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