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启圣为何不得康熙信任 一生“三起三落”

 铁血老枪 2017-03-12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他们身为高官,忧心国家,在君王圣明、政治清明的年代,他们大有作为,为国家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的年代,他们以诤言力谏,从不屈服于强权;在国家统一、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为文官则出谋划策,为武官则上阵杀敌,保国平安。这些人,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质,他们学识丰富,为官清廉,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尚书、福建总督姚启圣就是这样一个人。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姚启圣生于浙江会稽,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同时又充满正义感。有一次在浙江萧山游玩,遇见两名歹人强抢民女,姚启圣抽刀就把歹人杀了,把民女放走了。康熙二年,姚启圣参加乡试,由于他学识渊博,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执政香山期间,姚启圣偷开海禁,同外商做生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同时也为朝廷贡献赋税。清朝前期有着严厉的海禁政策,官员开海禁有可能被罢官入狱,甚至杀头。年轻的香山知县姚启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海禁,他的胆识,从这时候开始得以体现。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擅开海禁得罪了朝廷,姚启圣被罢官了,但是被罢官之后的姚启圣也没有消沉下去,他利用自己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在广东经商为生,并且大有起色,积累了几十万两白银的财富。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兵反叛,姚启圣带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平叛的将领,他带着自己募集来的士卒,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耿精忠进入福建,盘踞福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