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海讲堂】讲义节选(三):实例分析,教你写成联

 雨雪霏霏vwngx3 2017-03-12

  听鹂山房 伊秉绶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听鹂山房:在江苏镇江南的招隐山,为南朝宋戴顒yóng隐居处。后其女将住宅舍为佛寺,称招隐寺。隐逸:隐士逸民。此联以泉韵清心,园林寄兴,咏隐居之乐;莺声悦耳,对酒当歌,话兴亡之慨。联语切题,清丽可诵,表现了作者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尘封记忆简析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写对联,总要确立一个大体方向,有一个切入点,才好下笔。就比如前面的平山堂联,以景为主,人文为辅。从平山堂的“山”字着眼。展开一系列的联想。

那么这个听鹂山房的切入点在哪里?

南朝戴顒隐居处,在招隐山,后来变成招隐寺。听鹂山房在招隐寺内。

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线索的。比如,如何把隐逸写进去,如何把黄鹂的声音写进去,如何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融合成一个整体。

比如招隐寺的名字,比如听鹂山房的名字,如何解析这些文字,并生发成对联呢。我们看到,作者正是利用“招隐”“听鹂”两个名字在做文章。

招隐,为什么会引得人想在此隐居呢?此地有什么好处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作者通过对招隐山山水林泉的描写,回答了这一问题。可以说,上联是借助对招隐这个词的解读,很轻松自如地进入了风景描写的角度。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下联是在用听鹂两个字做文章。黄鹂鸟的叫声而已,哪里没有,哪里听不到呢?为什么要在这里听?这里能听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来?

可以说,这就使作者拥有了足够的发挥空间。上联是写“所见”。所见,还是有局限性的。无论如何,都是实际存在的东西。

下联是要借助“听鹂”来写所想。想象呢,那就因人而异,天马行空,只要你最后能够把你的思绪与这个招隐寺,与这个听鹂山房联系起来就可以了。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作者显然是通过招隐寺千百年来的变化:“南朝戴顒隐居处”“舍为佛寺,称招隐寺”唐宋以来,寺庙几经兴废。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清同治、光绪年间重建,历经风风雨雨,朝代变迁,河山易主,物是人非,而鹂声依旧,进而引发出了“一壶浊酒喜相逢,兴亡多少事,俱付笑谈中”的感慨。

在这里,鹂声只是一个引子,是一个借助生发感慨的切入点而已。假设山房叫“听鹤山房,听莺山房,听杜鹃山房”,这些都是无所谓的。这里,莺声只是作者用来抒发感慨的一件道具而已。

包括“柑酒”,也只是造景造境的道具而已,菊酒也可以,春酒也可以,或许有古人柑酒诗句于此,也未可知。

至于起句:“泉韵每清心”,昭明太子居招隐山,喜吟诵西晋诗人左思的著名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可以看做是用典,但是就单纯是看做写景也无不可。

在用典这件事情上,要始终记住,表意是第一目的。首先要能清晰表意,即便读者不懂典故也不影响阅读,这是首先要做到的。然后才是借助典故的意境蕴藉增加作品的艺术高度。



声明:该资料节选自四海楹联讲堂讲义,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