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种称谓速查大全 --别搞错了哟

 唐1963 2017-03-12


一、 称谓关系图速查

(父系

图片

(母系

图片

()夫系
图片

()婦系
图片

二、 称谓速查表

表一、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

父亲的父母

祖父,祖母

孙儿,孙女

令祖父,令祖母

家祖父,家祖母

父亲的伯(叔)父/

伯(叔)祖父/

侄孙儿/

令伯(叔)祖 父/

家伯(叔)祖父/

()/

父亲,母亲

男(或儿),女儿

令尊,令堂

家父(严、尊),家母(慈)

父亲的兄/

伯父,伯母

侄儿,侄女

令伯父,令伯母

家伯父,家伯母

父亲的弟,媳

叔父,婶母

侄儿,侄女

令叔父,令婶母

家叔父,家婶母

兄(哥),兄妻

兄、哥,嫂嫂

弟,妹

令兄,令嫂

家兄,家嫂

伯(叔)父的子女

堂兄,堂姐

堂弟,堂妹

令堂兄,令堂姐

家堂兄,家堂姐

弟,弟妻

弟弟,弟妹

兄,姊、姐

令弟,令弟妹

舍弟,舍弟妹

姊(姐),妹

姊、(姐)姐,妹妹  

弟,妹

令姊,令妹

家姊,舍妹

丈夫

夫子(或夫君),某某(单称名或字)

妻,某某(单称名或字)

某先生,(或尊夫君)

外子

妻子

吾妻(或贤妻),某某(单称名或字)

夫,某某(单称名或字)

尊夫人,嫂

内子(人)

子女

儿、吾儿 ,女、吾女

父,母

令郎(或公子),令媛(或爱)

小儿,小女

兄(弟)子/

侄(或侄儿),侄女

伯(叔)父,姑母

令侄,令侄女

舍侄,舍侄女

儿子的子/

孙、儿孙(或某某),女、孙女

祖父,祖母

令孙,令孙女

小孙,小孙女

侄儿的子/

贤侄孙,贤孙女

伯(叔)祖,伯祖母

令侄孙,令孙女

舍侄孙,舍侄孙女

丈夫的亲父母

公,公婆

媳(或儿)

令公,令婆

家公爹,家婆母

丈夫的伯(叔)父/

伯(叔)父(翁)伯(叔)母(或婶母)

侄媳

令伯(叔)父(翁),令伯(叔)母(姑)

  家伯(叔)父(翁), 家伯(叔)母(姑)

 表二、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

父亲的姐(妹)/姐丈(妹丈)

姑母,姑丈

侄(或内侄),侄女(内侄子)

令姑母,令姑丈

家姑母,家姑丈

母亲的父/

外祖父,外祖母

外孙,外孙女

令外祖父,令外祖母

家外祖父,家外祖母

母亲的兄(弟),兄嫂(弟媳)

舅父,舅母

外甥,外甥女

令舅父,令舅母

家舅,家舅母

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

姨母,姨丈

姨甥,姨 甥女

令姨父,令姨母

家姨父,家姨母

妻子的亲父母

岳父,岳母

子婿(或婿)

令岳,岳母

家岳,家岳母

妻子的伯(叔)父母

伯(叔)岳父,岳母

侄婿

令伯(叔)岳,令伯岳母

家伯(叔)岳,家伯岳母

兄(弟)的岳父母

姻伯(叔)父,姻伯(叔)母

姻侄,姻 侄女

令亲

舍亲

儿子的岳父母

亲家翁,亲家母

姻愚弟,姻愚妹

令亲家翁,令亲家母

敝亲家翁,敝亲家母

姊、妹的丈夫

姊(姐)丈,妹丈

内弟(兄), 姨妹(姊)

令姊(妹)丈

家姊丈,舍妹丈

姑(姨)家的兄嫂  

表兄,表嫂

表弟,表妹

令表兄,令表嫂

家表兄,家表嫂

妻子的兄弟

内兄,内弟

妹(姊)婿

令内兄(弟)

敝内兄(弟)

妻子的姊(妹)丈

襟兄(弟)

襟兄(弟)

令僚婿

敝连襟

妻子娘家侄/侄女

贤内侄(侄女)

姑丈

令内侄(侄女)

舍内侄(侄女)

女儿的儿女

贤外孙,贤外孙女

外祖父,外祖母

令外孙(孙女)

舍外孙,舍外孙女

姐妹的儿女

贤甥(甥女)

愚舅(舅母)

令甥,令外甥

舍甥,舍甥女

女儿的丈夫

贤婿

愚岳,愚岳母

令婿

小婿

表兄弟的儿女

贤表侄( 侄女)

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

令表侄(侄女)

注:
1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字换成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 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2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字换成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3
、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表三、

稱人

自稱

稱對方親戚

稱己方親戚

祖姑丈/祖姑母

內姪孫/姪孫

令祖姑丈

家祖姑丈

舅祖父/舅祖母

彌甥

令舅祖父/令舅祖母

家舅祖父/家舅祖母

外祖父/

外孫/孫女

令外祖父/

家外祖父/

姑丈/

內姪/姪女

令姑丈/

家姑丈/

舅父/

/甥女

令母舅/舅母

家母舅/舅母

姨丈/

姨甥/甥女

令姨丈/

家姨丈母

太岳父/太岳母

孫婿

令太岳父/令太岳母

家太岳父/家太岳母

岳父/

子婿

令岳/岳母

家岳/岳母

伯岳父/伯岳母

姪婿

令伯岳父/令伯岳母

家伯岳父/家伯岳母

叔岳父/叔岳母

姪婿

令叔岳父/令叔岳母

家叔岳父/家叔岳母

姊丈

內弟/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內兄/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

表弟/

令表兄/

家表兄/

表弟/弟婦

表兄/

令表弟/弟婦

舍表弟/弟婦

內兄/

/姊婿

令內兄/

敝內兄/

襟兄/

襟弟/

令襟兄/

敝襟兄/

太姻伯/

姪婿

姻再姪

舍親

姻伯/伯母

姻姪/姪女

令親

舍親

姻兄/

姻弟/侍生

令親

舍親

賢內姪/姪女

愚姑丈/

令內姪/姪女

舍內姪/姪女

賢外孫/孫女

外祖父/

令外孫/孫女

舍外孫/孫女

賢甥/甥女

愚舅/舅母

令甥/甥女

舍甥/甥女

賢婿

愚岳/岳母

令婿

小婿

賢表姪/姪女

愚表伯/伯母

令表姪/姪女

舍表姪/姪女


三、 称谓大全文字说明:

1. 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2. 家族称呼大全 
直系血统关系:

生父称谓父亲,当面称呼爸爸、爹、爹爹、阿爹,自称儿、女;

生母称谓母亲,当面称呼妈妈、娘、姆嬷,自称儿、女;

后父称谓继父,当面称呼晚爹、阿伯、阿爹,自称儿、女;

后母称谓继母,当面称呼晚娘嗯娘、姆妈,自称儿、女;

父之父母称谓祖父、祖母,当面称呼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自称孙、孙女;

父之祖父祖母称谓曾祖父曾祖母,当面称呼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太、太娘娘,自称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称谓兄弟姐妹,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自称哥、姐、弟、妹;

夫称谓丈夫,当面称呼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自称妻;

妻称谓夫人,当面称呼老人(读如宁) 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自称夫

夫之父母称谓公婆,当面称呼阿公阿婆,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自称媳妇;

3. 旁系血统关系:

父之兄弟称谓伯父叔父,当面称呼伯、叔,自称侄儿、侄女;

伯父叔父之妻称谓伯母叔母,当面称呼大妈、婶娘姆妈等,自称侄儿、侄女

伯父叔父之子女称谓堂兄弟姐妹,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对人介绍冠以字,自称哥、姐、弟、妹;

父之姐妹称谓姑母,当面称呼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姑等,自称侄儿、侄女;
兄弟之妻称谓嫂、弟媳,当面称呼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对弟之妻直呼其名,自称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称谓伯叔,当面称呼旧时称叔伯,也有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直呼其名,自称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称谓妯娌,当面称呼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自称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称谓亲家,当面称呼亲家公(姆)或以兄弟、嫂相称,向人介绍称婿、媳之爹、娘,自称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称谓姑父,当面称呼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自称内侄、内侄

姑之子女称谓姑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字,自称表哥、姐、弟、妹;

4. 母系血统关系:

母之父母称谓外祖父外祖母,当面称呼外公外婆,自称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称谓舅父舅母,当面称呼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自称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称谓舅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字,自称表哥、姐、弟、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称谓姨父姨母,当面称呼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自称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称谓姨表,当面称呼哥、姐、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向人介绍在哥、姐、弟、妹前加冠字,自称表哥、姐、弟、妹;

妻之父母称谓岳父岳母、丈人丈母,当面称呼随妻称阿爹、姆妈,自称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称谓内兄内弟、内兄嫂内弟媳,当面称呼阿舅、舅嫂,现随妻称阿哥、大姐或呼其名,自称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称谓内姐内妹,当面称呼姨娘、随妻,自称哥、弟;

妻之姐妹的丈夫称谓连襟,当面称呼哥,比自己小的直呼其名,或对连襟直呼其名,自称哥、弟;

5. 直系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 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6. 旁系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7.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8.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9. 夫妻称呼大全

女人对丈夫的称呼【良人】古时管丈夫良人,这称呼好听啊,估计那时的丈夫都不泡妞,家里一杆旗帜永远飘扬,所以叫良人。在当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但丈夫管老婆也叫良人,相比必当时男女比较平等的。

【郎】在字旁边加个,就是””;在字左边加,就成为夫君。李白就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多亲切的称呼阿!

【郎君】但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大约除了个别那时的小甜甜,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字后面加上一个字;在字后面加上一个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官人】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啊。官当然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了哦。

【老爷】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了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这都是那时的小资和伪小资们最喜欢喜欢的叫法了。潘金莲称西门庆一定是甜甜的一声官人:但李易安称赵明诚则一定是外子

【相公】如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无论青衣,还是花旦在台上,拉长了音儿一声————”,就是这俩字儿。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而且是最高的官了。到后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从对丈夫的称呼中也可明显看出。

【先生】在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的,这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而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的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的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和港台地区还在广泛地使用。

【爱人】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而在旧中国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小姐,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

【男人】男人,这是最有归属感的叫法。通常必须加上定语,谓之我男人。可惜仅见于通常极具团队精神的乡下女人口中。

【我们家那口子】带有一种隐秘的亲热味道!但其中已无尊敬的意思。

【孩子他爸】最隐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这么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这个称呼太缺乏准确性了,极不严谨。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极可能并不是她老公的哦。

【老板】现在中国到处都叫老板,连有的研究生叫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就是这么烂的称呼,丈夫们享用的机会都不多,更多的时候倒是称自己的老婆做老板和领导的。

【老公】老公这词最初却就是太监。这宦官吧 , 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枣林杂俎》)。如是看来,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监。

现在的女人在呼叫老公时,是否骨子里潜意识就想过,这眼前的男人,就真还有些太监的味道?所以,以后请各位老婆们改改口才好。否则,似乎是在说华夏的男性,正呈现被阉割的趋势。

男人对老婆的称呼

皇帝称老婆叫锌童;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文人称拙荆;
  雅士叫执帚。
  商贾称贱内;
  士人叫妻子。
  酸秀才称娘子;
  庄稼汉叫婆姨。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10.其他

父亲的舅舅/舅妈:舅爷爷/舅奶奶

父亲的姑父/姑姑:姑爷爷/姑奶奶

父亲的姨父/姨:姨爷爷/姨奶奶

父亲的表兄弟/表姐妹:表叔/表姑

母亲的舅舅/舅妈:舅姥爷/舅姥姥

母亲的姑父/姑姑:姑姥爷/姑姥姥

母亲的姨父/姨:姨姥爷/姨姥姥

母亲的表兄弟/表姐妹:表舅/表姨

11.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2. 结婚纪念日的名称
一周年称纸婚,最初结合薄如纸。
二周年称杨婚,象杨树叶子一样飘动。
三周年称皮婚,象皮革一样有点韧性。
四周年称丝婚,紧紧地缠在一起。
五周年称木婚,已经如同木质样坚硬。
六周年称铁婚,夫妻感情牢固如铁。
七周年称铜婚,比铁坚韧而不易生锈。
八周年称陶婚,如陶瓷样坚硬美丽。
九周年称柳婚,如垂柳样摇摆不折。
十周年称锡婚,象锡器柔韧不易破碎。
十一周年称钢婚,象钢样坚硬不锈。
十二周年称链婚,象铁链样扣一起。
十三周年称花边婚,不但坚韧而且很美。
十四周年称象牙婚,时间越久越晶透美丽。
十五周年称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彩夺目。
二十周年称搪瓷婚,光滑无瑕但需防跌。
二十五周年称银婚,婚姻恒久第一大庆。
三十周年称珍珠婚,美丽珍贵使人艳羡。
三十五周年称珊瑚婚,嫣红而宝贵。
四十周年称红宝石婚,更名贵难得。
五十周年称金婚,婚姻恒久第二大庆。
五十五周年称翡翠婚,如同无价之宝。
六十周年称钻石婚,人生难得最隆重庆典。

13. 民间崇拜的各业祖师
理发业祖师:吕洞宾 裁缝业祖师:轩辕氏
蚕丝业祖师:缧祖 织布业祖师:黄道婆
火腿业祖师:宗泽 木匠业祖师:鲁班
竹匠业祖师:泰山 酿酒业祖师:杜康
中医业祖师:华佗 茶叶行祖师:陆羽
染坊业祖师:葛洪 豆腐业祖师:乐毅
造纸业祖师:蔡伦 中药业祖师:李时珍
铁匠业祖师:李老君 梨园祖师:李隆基
评话祖师:李敬亭 制笔业祖师:蒙恬
制伞业祖师:鲁班 茶水业祖师:三官
屠宰业祖师:桓侯 文具业祖师:文昌
烹饪业祖师:詹王 米店业祖师:王爷

14. 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师父、师傅:历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长、外傅: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资:先秦以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西席、西宾、讲席:汉代对教师的称谓
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对传授经济教师的称谓。
博士:经常教师的称谓
老师:宋元时期对小学教师的称谓。
先生:古代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代始,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古代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称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后称之为国子监)教师的称谓,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宋代以后历代对京师所谓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的称谓。
教习:明清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庶士生)之师的称谓。
训导:明清时期,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队员绵称训导
山长或院长:学院中讲学教师敬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师保、师友:古时贵族子弟有师有保,弘统师保。晋代有师和友在诸王左右陪侍辅导,故称师友

15. 对死亡的不同称谓
英雄之死称牺牲;烈士之死称就义;
为国之死称捐躯;救人之列称献身;
师长之死称千古;长辈之死称见背;
病榻之死称断气;公务之死称殉职;
遇险之死称罹难;突然病死称暴亡;
帝王之死称驾崩;僧尼之死称圆寂;
教徒之死称升天;道人之死称羽化;
亲人之死称永别;他乡老死称客死;
婴儿之死称夭折;短命之死称夭亡;
罪犯之死称毙命。

16. 

号也叫别号或别字。号与字不同,字是成年是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王安石,晚号半山。我国古代文人别号
五柳先生--·陶渊明
青莲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东坡居士--·苏轼
六一居士--·欧阳修
幽栖居士--·朱淑贞
九华山人--·杜荀鹤
半山老人--·王安石
山谷道人--·黄庭坚
淮海居士--·秦观
白石道人--·姜夔
石湖居士--·范成大
后山居士--·陈师道
芦山居士--·张元平
易安居士--·李清照
清真居士--·周邦彦
衡山居士--·文征明
六如居士--·唐寅
温陵居士--·李贽
柳泉居士--·蒲松龄

17. 礼貌的称谓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18. 我国历史上的十圣
酒圣: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伤口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19. 庙号

汉代时,有功有德的皇帝还有庙号。称祖称宗,每一朝或代的第一个帝王常称太祖”“高祖世祖。唐以前,对殁世的帝王,多称谥号。唐以后,多称庙号。

20. 

按《礼记》所记古人取名应该是幼名冠字小孩子生下来三个月由父亲取名是幼时由长辈所起,供君父等尊者和长辈呼唤的,上古时期的商代,往往以某生日给起名,当时最流行的风俗之一就是以干支命名,周取代殷商后,隶主贵族更把人的出生时神秘化。据说人命名时应遵守的礼仪有信象类假,所谓信就是如鲁公子出生时手里有纹类似友字于是名友。所谓象,如孔子出生时脑袋像土丘,于是名丘。所谓类,即生子与其生父有某处相类似,如齐桓公太子与桓公生日相同生子就以同命名。所谓假,如孔子儿子出生时,鲁君派人送鲤鱼来贺于是名鲤。战国时期,人们用灼龟卜兆的方法命名。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男取女名,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荆轲刺秦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徐夫人即姓徐名夫人。此外还有在姓名之间加某个衬词,像教材中提到的烛之武,孟施舍,申不害。之施不都是姓与名之间加的衬词。

21.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22.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23. 
古代同一族中子孙繁衍多了,分成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一支又有一个特殊的称号,这种特殊的称号就是氏。旧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季氏将伐颛臾》中季康子,是当时鲁国的大夫,鲁哀公的权臣,被称为季孙氏;《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只有名而无氏庖者:厨师也;第五册《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位名为孟的优伶。由贵族有氏,而贱者有名而无氏,可以看出古代贵族男子称氏,用来别贵贱。同时用氏可以封国封邑。例如第五册《崤之战》中的原轸,因受封于原,才改本氏称原轸的;再如<<屈原列传>>有屈原楚之同姓意思是说屈原本与楚王室同姓,后因祖上受封于屈邑”,所以又以屈为”;此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以所居地为氏的,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五蠹>>的页下注解中有共工传说为上古主百工事的官,其后人以官为姓,<<崤之战>>中有秦军统帅百里孟明视其姓百里就是地名.以技为氏或以祖先的字,谥号为氏的也是有的。

24.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