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压迫叫人烦 你“逃离”朋友圈了吗?

 漩涡yoxvfc03f6 2017-03-12

今年春节期间,南京网友木小鱼的朋友圈主页变成了一道横线,横线中间标明“该朋友暂未开启朋友圈”。不少微信好友不明就里,纷纷前来试探:“你是不是把我屏蔽了?”解释得多了,木小鱼干脆改了个性签名:“没有屏蔽你,是关闭了朋友圈。”

退圈者 “逃离”朋友圈原因有很多

好友关系“变质”

要回答“为什么关闭朋友圈”这个问题,木小鱼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微信刚刚兴起的时候,加的好友的确是朋友、熟人,因此自己还愿意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些比较私人的动态。后来慢慢的朋友圈就‘变味儿’了,工作关系的好友越加越多,微信渐渐成了一种工作手段,就没有办法、也没有意愿在朋友圈分享一些相对私人的动态了。”木小鱼说:“我微信里有964位联系人,我怎么能向将近1000人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呢?”

更重要的是,在木小鱼看来,微信朋友圈有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互相利用的平台:你必须被迫分享、评论、点赞,以表明自己没有脱离某个“圈子”,保持跟圈子的社交同步。

信息碎片化影响日常

更重要的原因是碎片化的信息对日常生活构成了影响。

从事IT行业的工程师小羽说,“我觉得朋友圈的现状跟我做信息检索系统的搭建类似,信息一多,检索就变慢; 就客户体验而言,客户收到太多信息以后根本无从判断,那么所有重要的信息都变不重要了。”

小羽认为,在没有办法要求好友水平,没有办法要求好友只分享“有用”信息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屏蔽或退出,既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也可以避免信息碎片化。

无效和干扰信息太多

木小鱼表示,自己关掉朋友圈还有一点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人刷屏太多,对自己造成了干扰。“我自己没有关闭朋友圈之前发布动态或分享文章也会比较节制,害怕对别人造成干扰。但似乎有些人并不在乎,比如我朋友圈里至少有两三个好友,每天都在用自拍刷屏,我觉得有点可怕。”

希望保持“距离美”

同样关闭了朋友圈的小李则表示,“朋友圈有时候会导致社交恐惧。我经常能够发现朋友圈里的人有各种复杂的交集,而我是一个人际交往迟钝的人,经常领会不到别人的意思。”

此外,小李说,逃离朋友圈也是想尽量保持人际交往中的“距离美”,“很多人在朋友圈分享的东西,不经意间流露的心态可能会让我不是很喜欢,觉得还是不看的好,维持一定的距离,还能愉快地做朋友。”

圈中人 依赖朋友圈信息,想与“大多数”同步

在南京某国企工作的冯女士表示,自己经常刷朋友圈,希望通过朋友圈了解朋友们最近的动态,了解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刷朋友圈几乎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空闲时间刷一刷很正常。”对于身边朋友退出朋友圈的行为,冯女士表示理解:“人嘛,总有想静静的时候。”

南京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陈元虽然没有退出朋友圈,但日常也很少发动态,“这可能跟我对朋友圈的认识有关,我觉得兴趣爱好等等应该会有专门的论坛或社区与同好进行分享、交流,而微信里加的大部分还是工作、生活中的朋友,没有必要在这样的场合去分享这些他们不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陈元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彻底离开朋友圈,但也会屏蔽很多好友,选择“不看他们的朋友圈”,被屏蔽的大部分是连续发广告的、话实在太多的和一些真的不认识但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加了的好友。陈元觉得,屏蔽掉一些信息,使朋友圈维持在有效交际范围内对自己来说是比较可取的做法。

昆曲演员施夏明也曾一度想要退出朋友圈:“朋友圈的信息量太大了,刷着很累。”不过,施夏明最终还是留了下来:“觉得自己不刷就是了,彻底关掉没有必要,显得与大多数人不一样。而且我有一千多个好友,一下子关掉了,大家都来问你怎么回事,一个个解释也挺麻烦的。”现在,施夏明除了偶尔分享一些演出信息,几乎也不发朋友圈了。施夏明认为,还是要跟社交群体中的大多数保持一致比较好。

专家 依赖或者逃离,都是“强迫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军指出,依赖朋友圈和逃离朋友圈都是人体对强迫性行为的正常反应。“朋友圈本是个人空间对外显示以及朋友之间分享互动的一个平台,逃离的原因从本我角度看,一方面是因为朋友之间的互动和个体自我展示功能已经开始减弱;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强迫性信息(即朋友圈信息)进入我们的视野时,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驱使人对很多信息会有选择性地避开,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就会因焦虑、不安、厌烦等情绪的产生从而激发人体的保护性功能,选择关闭朋友圈。”

“当每天刷新朋友圈成为习惯后,就会产生强迫性行为——每天不刷,自我愉悦感降低,就会使刷朋友圈成为自然性行为;而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强迫性行为的接受程度和对抗能力不同,因此就会产生实现自我认同和选择性避开两种行为模式,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第三种行为发生。”

“退圈”后的生活

更专心于自我做事效率明显提升

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被采访的“退圈”者中,木小鱼是一个新媒体创业者,小李则是一名演出制作人,按理说,她们是最需要宣传自己,扩大社交面的人。退出朋友圈,对她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退圈之前,木小鱼经常歪在沙发上刷朋友圈,一刷一晚上,现在想想简直“恐怖”。而现在,不会去强迫性刷朋友圈,木小鱼有了更多时间连贯地做自己的事,效率明显提升,也更加专心于自我。

小李告诉记者,退掉朋友圈后发现自己再没有欲望也没有兴趣去打开朋友圈,而且并没有觉得信息缺失。理论上,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缺失是会产生焦虑的,小李认为这说明以前通过朋友圈获取的信息多数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只是佐证了“自己没有跟这个世界分离”的潜意识。但实际上,用来证明自己没有跟这个世界分离的方式很多,并不是只有朋友圈。

谈到退圈后最大的感受,木小鱼说:“泡沫的网络社交褪去,你发现好多人是‘假朋友’,跟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朋友,你关不关朋友圈都在那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