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与当代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崔晓东教授作品欣析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7-03-12





崔晓东--

1953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籍贯江苏扬州,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炎黄艺术馆馆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荣宝斋签约画家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南海等处及众多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著作及个人作品专集30余种。







内美静中参
——
崔晓东山水画赏谈
     刘曦林\文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上,流派纷呈、大家辈出,但是崔晓东是位特殊的艺术家。他是具有传统又有创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水画既有宋人法度,又用古法写生,并且有新的特色,这使我想到中央美院的校训“尽精微而致广大”,他的画在精谨和博大之间营造意境,并找到了自我。




崔晓东首先是具有全面的学院派基础的艺术家,他学过西画,学过花鸟、学过人物,而且在读研究生那段时间里,是以人物画为主。在八五思潮当中,他试着有些新的表现,但到了后来,他发生了一个重要的演变,就是由西方转向东方,由学院转向传统,这个转换对他一生意义都是重大的。这种转换仿佛是整个中华文化转型的一种表征,他是其中的一份子,体现了在这个时代里一大批学人和青年学子由西方文化转向东方文化的国学复兴思潮。在这个转换中,可以说是从西方向东方转换,又是从学院向传统转换,在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起步,就是从临摹入手,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学画方法。




我们从他的《燕山雪景图》可以看到,他对宋画下的功夫。他对范宽、李成的丰富的勾皴点染的技法的把握。从他书法作品里,也可以看出他对国学下的功夫,他的楷书、他的行书都写得很到位,临帖很下功夫。他心也很静,也就是他想入古,把自己的心先交给了传统,且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可染先生说“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真的下过打进去的功夫,从他的书法及他的早期作品里面看得出来,有没有这个功夫是不一样的。



当他形成自己的画风的时候,还要讲到他的心,他的心可以用这样几个字——“静、实、慢、韧”来形容。“静”是指他的心静,有非常安静的心态去从事艺术。那么“实”是指对造型的把握和对笔法的把握,笔笔到位,形体都到位,用宋人的写实技巧和现代的写实技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使得他的“实”有了自己的特色。“慢”指的是他自己作画的速度,他 画画像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石、一木地累积,不急躁,不草率,使得他的笔墨和色彩有了质量的保证。另外一点就是他的“韧”、韧劲,就是说他对传统下功夫的过程当中,如果静不下来,慢不下来,没有一个韧劲的话,是根本做不到的。




任何事都有难度,都要靠坚韧的毅力来攻克,他是有这个毅力的。要不断地进深到传统里面去,还要打出来。这与他对山水的理解也有关系。他画山水画,心境平和,仿佛走进林泉丘壑、云烟风雨之中。他也希望他的画能给人带来一种平和宁静的愉悦。这些认识是他的个性气质,也是山的气质,也就是他和山水之间的精神往来,气质上的同构关系。这使得崔晓东一旦转入中国画,转入山水画的时候,就形成他一种稳定的气质和稳定的个性,在这个“静实慢韧”当中,实现了他个性的塑造。




我们今天看他的作品,就和如何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一样,首先要以坚实的功夫去临摹,要有很好的基本功,然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造化,走进大自然写生,这是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看他的写生作品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古法写生,如画张家界,就像范宽那样,一丝不苟地营造高山、大树、流水,在坚实的笔法的精谨塑造当中,实现了对景写生的愿望。另外一种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写自然山河,他综合地学习了古人,学习了现代人加上自己的体会,在和造化的交流过程当中,悟出了些新的方法。我刚从太行回来,我也在画太行,我看到他画的太行之后,感到他抓住了太行的特色,确是使用他自己的方法,表现了太行的那种如钟如碑的雄强和博大,这在古人的山水里面是没有的,是他和大自然之间的交流,用古法和用自己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这部分写生作品独得造化之味。还有一种是他在写生当中,造化启发了他,那么他也创造了特异的方法。如《漓江记游》,当他用泼墨来画山,用绿色来画这些稻田的时候,黑和绿再加上赭石幻化出一个新的境界,在宋画里没有的境界,或者说他把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结合在一起,画出了他自己的感受。他到瑞士日内瓦湖的时候,仿佛画水彩一样地用西洋的方法画出了西洋的风景,我们感到是那样的谐和。




师法造化给他带来了创造的活力,给他带来了艺术的丰收。当他进入创作的时候,既葆有对大自然写生所带来的丰厚的资源,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使得他对自己的艺术思维发生了升华。当他创作《云白山青闲临水》的时候,他是用古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它好像是桂林又不是桂林,有太行山的影子,又不是太行,这是他胸中的山水,他心里的山水。当他画《法海寺瑞雪》的时候,可能是对法海寺的写生,影响了这样一个造型,但是他创造了一个不在雪天见不到的这样一个纯净的佛国的境界。他的近作《长城万里》好像见过,然而又不是你眼见的长城,他把长城的哨楼高耸地进行表现的时候,群山如逶迤的波浪在大山后边滚动,长城在和大山之间回响,使我们感到了长城的伟大,而且当用红色的调子表现长城的时候,给人一种江山永固的感受。当他画《草原上的路》的时候,有时墨色,有时用红色,有时绿色,现代的公路伸向远方的景象,也把我们的思维带向远方,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博大的全新的境界。



崔晓东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以新的形造新的法,造新的境,然而又是以传统的笔墨来造自己的形,自己的法,自己的境,来创造自己的勾皴点染的技巧,他实践了这样一个转换,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由他人向自我的转换。他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造的经验。刘大为在给他写序言的时候,引用了翁同龢的一幅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日无古贤“也就是说他的静气,他的慢写,他的实实在在的这样一个作风,使他很深入地进入了传统的堂奥,又使他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是以形造境,以笔墨畅神,黄宾虹言:“山水本如画,内美静中参”,崔晓东在创造的过程当中,和天地精神往来,已经体会到他和山水之间的这种关系。我希望他在未来的岁月里面,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学养,深化自己的文思,深化自己的艺术,走向艺术的高峰。 





坚守国学 

传承水墨精髓

探寻天书与宇宙密码

 洞释哲学与中国画的秘密

 醉墨丹人山水专题研究班

 交流电话:15818213338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大道西20号振业大厦8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