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知录79】太湖书院记

 金色年华554 2017-03-12
【日知录79】太湖书院记

【日知录79】
太 湖 书 院 记

朱彦民

       夫书院之设,肇始乎三唐,见著于两宋,明清以降,已遍及神州,蔚为大观矣。南有岳麓、东林,北有嵩阳、莲池,皆其魁然翘楚。书院者,多功能、个性化之私学也。千百年来,书院之于授术业、解疑惑、究学问、育人才、传道德、敦伦理、敷教化、淳风俗,功莫大焉。巍巍我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又推陈出新者,书院之为用,可谓重也。
       姑苏者,天下名区,江南望邑。水秀山清,风光旖旎,富庶繁华,乃天下之冠。是江山毓秀钟灵于斯也。又艺文昌达,学风兴盛,人才辈出,为他处不及。是又重视教育使然也。吴地学脉,由来已久。官学文庙而外,尤重书院之制。自南宋迄于清季,吴中书院星罗棋布,名显者如和靖、金乡、文正、道南、碧山、鹤山、芥隐、天池、学道、甫里、紫阳、正谊、平江、东江、山塘、江南、学古、崇德、教会之类,都计竟不下八十所,可谓盛矣!宜乎此地文风郁郁,翰墨堂堂,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岁次壬辰,序属仲春,著名学人丘亮辉教授再倡书院,苏籍儒商王跃程先生鼎力襄助。德不孤,必有邻。振臂一呼,同好云集,一时间,有龚心瀚、殷瑞钰、王礼恒、胡文瑞一干社会贤达与学界名流,齐声响应,于是苏州太湖书院遂应运而生。书院旨在弘扬传统菁华,古为今用;着意发掘先进文明,引领未来。汲取周易智慧,拓展养生功能。立足吴越文化,助力苏州发展。步前人之轨迹,承先辈大儒遗愿;举当世之新学,显弄潮学者风流。矢志创新,厥功至钜。其志可嘉,其行感人。星移斗转,数阅寒暑,团队勠力同心,运筹擘画;学者望风景从,出谋划策。太湖论道,群贤毕至;国学讲座,惠及市民。又适时创刊《太湖春秋》,刊登佳作,发表高论,报道活动,介绍动态。思想与文采并茂,词章并书画共生。以其高标准、高水平,硕然可观,声誉鹊起,赢得学界瞩目,方家称善。而今太湖书院作为文化平台,民间智库,成效显著,好评如潮,四方精英,辐辏而至。德之所在,罔不是孚。太湖书院于苏州众多国学机构中,一枝独秀,出类拔萃,先后荣获苏州四A社团、江苏省示范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良有以也。
        今岁孟夏,太湖书院主体建筑竣工落成,粉墙黛瓦,巍峨壮观。山门二门、两塾照壁、正院厢房、甬道长廊,灿然完备,莫不华美;厅堂馆阁、台榭轩亭、天井广场、绿地树木,规格礼数,一遵古制。旧格局、旧式样,新建材、新工艺。既坚固耐久,又古色典雅。自此,书院得其永久所在,学术有其适宜道场。诚怡神之圣地,养学之佳所也。书院之无垠前程,俱在意中也。
        当此书院建成之际,山长丘老致电在下,嘱为文以记之。小子何德何能,敢唐突华筑,然坚辞不获,诚惶诚恐,略陈书院筹建始末如右,并向丘老、王总谨致贺忱!

岁次丙申仲夏月十一日
黎阳朱彦民敬撰于津门怀醑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