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医案001 | 路志正治疗胆囊癌术后医案

 AB向往神鹰 2017-03-12

医案研习社

初诊:

傅某某,男,32岁,1995年3月11日初诊。

患者素有胁痛病史,1994年11月突然出现颜面、四肢黄染而就诊于当地某医院,经查疑为胆囊癌并发梗阻型黄疸,于1994年11月22日行胆囊癌根治术、“T”形管引流术、空肠造瘘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颈腺癌、胆囊乳头状腺癌,I级,浸达浆膜层,手术过程顺利。之后患者常感胁痛隐隐、痛无定处,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伴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行B超检查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上段内径1.1cm,管内可见不规则中强回声反射团块(疑为沉淀物癌复发)。患者因此思想负担加重,抑郁不快,遂来京求中医诊治。

症见: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暗、苔薄黄微腻,脉弦有力。

辨证:此病病位在胆,而胆附于肝,今肝胆同病,疏泄失职,精汁得不到疏泄,必郁滞成块而致胆管扩张,“不通则痛”,故胁痛时作;虽在癌症术后困倦乏力,但患者年轻力壮,且舌苔薄黄微腻、脉弦有力,为肝郁夹湿化热之象,而非气血不足之候。

治法:当宗“木郁达之”之旨,以疏利肝胆气机为主,并兼清湿热为治,方选四逆散合新绛汤加减。

药用:柴胡10g,炒白芍12g,炒枳壳10g,旋覆花10g(包煎),绿萼梅15g,谷麦芽各15g,清半夏9g,预知子9g,玫瑰花12g,金钱草15g,红花6g,甘草2g,生姜1片,15剂,水煎服,隔日1剂。

5月10日复诊:胁痛胸闷减轻,纳食渐增,体力有所恢复,偶有口干口苦,湿热未清,遂以前方酌减白芍、绿萼梅,加杏仁、薏苡仁各10g,黄芩9g,以加重清化湿热之作用,继进15剂。

8月9日三诊:药后患者胁痛大减,唯因天热,食欲不振,余无明显不适,已能参加力所能及之体力活动。当时正值三伏,暑湿当令,应顾及湿邪为患,遂变佐法为主治,以芳香化浊、清热利湿为主,兼以行气和络,方选三仁汤加减。药用:藿香梗、紫苏梗各10g(后入),杏仁10g,炒薏苡仁15g,厚朴10g,清半夏10g,陈皮10g,金钱草15g,茯苓15g,玫瑰花12g,绿萼梅15g,醋香附10g,甘草6g,水煎服,隔日1剂。

10月25日四诊:患者胁痛明显减轻,唯情绪不畅或劳累后稍觉不适,纳食如常,面色亦有好转。长夏已过,湿热不再为主要矛盾,仍以初诊方为主加减增损。至1996年5月13日症状悉除,复査B超示:肝内外胆管微扩张,胆总管内径较前缩小至0.8cm,其内未见异常团块。

按:癌症术后进补,这似乎已成为惯例,得效者虽然不少,用之无功或反受其害者间或有之。此例胆囊癌术后胆管扩张,自始至终贯穿疏利气机大法,虽为大病术后,亦未用参、芪、茸等补益之品。方中柴胡、白芍、枳壳、绿萼梅、预知子理气而不破气,疏肝不忘柔肝,以疏为通,通则不痛;玫瑰花、旋覆花、红花行血和络;白芍配甘草缓急止痛,绿萼梅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金钱草清利湿热。肝郁气滞,横犯脾胃,故加谷麦芽以助生升之气,清半夏以降逆化痰、燥湿运脾。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和血、清热利湿、调畅气机之功,收到较好疗效。


医案研习社


读经典  学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