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道这两段“距离”,安全行车是痴人说梦

 三点两段定律 2017-03-12

不知道这两段“距离”,安全行车是痴人说梦

在道路行车过程中,只要有对方,彼此之间必定存在“发现点”、“起点”、“危险点”,“三点”之间分为“安全区”与“制动非安全区”。只有在“安全区”采取预防措施,并延续过“制动非安全区”,安全通过“危险点”,才能避免事故。这个规律称为“三点两段定律”。如图1所示。

图1

1 大客车、标志、故障车形成的 “三点两段定律”示意图

    紧急制动停车距离数据,是量化“非安全区”距离的依据,如图2所示。

    1.“反应距离”与“非安全区”距离

    简明说,“反应距离”是指驾驶人遇到危险情况,脚离油门到脚踩上制动踏板(包括制动蹄片与制动鼔接触过程的时间)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非安全区”距离指采取制动措施后车轮在道路上拖印的距离。图2列出了在路况良好路面上,大型车不同车速下的紧急制动停车距离数据,其中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停止距离两部分。

2  不同车速下遇危险“非安全区”起点与第一危险点的距离

    让驾驶人遇到车辆行人等分毫不差地判断起点与第一危险点之间“非安全区”的距离是不现实的,但只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交法实施条例》)就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交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行驶速度。第四十六条规定,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

   (1)进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时;

   (2)掉头、转弯、下陡坡时;

   (3)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

   (4)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

   (5)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根据有关速度规定推算:所驾车车速为70km/h,前方有车辆行人时“非安全区”距离的长度是42.46m60km/h32.68m50km/h24.5m40km/h17.32m30km/h11.24m。在以上速度规定的基础上,有车辆、行人、路口、弯道等时,应发现车辆、行人、路口、弯道等地点的车速,都明确告诉驾驶人“非安全区”起点与第一危险点之间的距离,使驾驶人心中有底。

 2.“安全区”距离
   
有关专家测试表明,在视线良好的道路上,驾驶人能看到前方360m处的路标形状(圆形、三角形)以及行人的帽子,能看清240m处路标上的指示内容,能看到道路上1800m处的公共汽车,1600m处的大货车,1300m处的轿车,1000m处的行人。240m的距离,是依据“能看清”和混合交通最高限速70km/h对应的“非安全区”距离约50m计算的,此速度每秒行进约19.4m,除去50m的“非安全区”距离,驾驶人有约190m的“安全区”距离和近10s的时间来采取预防措施。依据以上数据,驾驶人在这段190m的“安全区”距离中,观察对所驾车通过危险点有影响的情况,一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这个前提下近10s的时间对采取预防措施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如图3所示。

非安全区距离

3 距第一危险点240m时,不同车速下的两段路的实际距离

    通过以上数据,驾驶人便会明白,“三点两段定律”(如图3所示)中所设数据只是一个概数,不是让你以此去精确推算“安全区”与“非安全区”的距离,而是要必须清楚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规律。其实,凭借驾驶人对车速的敏感,他们对距离的长短,大多数心中是有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