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可牺牲主权和国家利益,也不同意此事,失去了解世界的最后机会

 Confucius365 2017-03-12

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时候,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大英帝国派出使臣马嘎尔尼,带着为乾隆皇帝祝寿的生日礼物觐见乾隆皇帝,而马嘎尔尼被和珅等大臣要求行大清双膝跪地礼节来向乾隆皇帝拜寿,在一番相持之后,无奈的马嘎尔尼只行单膝跪拜的礼节,把乾隆皇帝搞的一肚子气。马嘎尔尼此行的目的不是只有向乾隆皇帝祝寿这一件事情,还有一个重大的目的,那就是与大清建立外交关系,发展贸易,并希望大清能够允许英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来处理两国间的相关事务。

马嘎尔尼带着希望而来,却是败兴而归。在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面前,马嘎尔尼接连碰壁,乾隆皇帝也没有多加解释,在乾隆皇帝的生日典礼结束之后,便派人催促马嘎尔尼立马回英国老家去。马嘎尔尼只好悻悻而归。中国第一次了解世界的机会就此丧失了。

而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的大清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被西方国家当成放在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在这一次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此时的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在北京设立使节,但是这倒霉的咸丰皇帝不同意;此一时彼一时,当时乾隆时期,大清还处于乾隆盛世时期,乾隆拒绝后也是高高在上的;而彼时的大清,有什么资格还去和英国分庭抗礼呢?终其原因还是自古以来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最高统治者的决策。

此时的咸丰不敢答应外国在北京设立使领馆,而当时残弱的大清怕同意后,外国使节会威慑皇权,怕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向皇帝施加压力那样岂不更糟。还有就是当时的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不同,还有信奉基督教的传教士的思想和中国封建思想也是不同。怕外国的传教士的宗教思想会动摇大清子民的思想意识形态。所以在雍正、乾隆时期就有驱逐外国传教士的习惯。而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战胜者常常以胜利者的姿态要求进京面见皇帝,递交国书,而大清朝廷则是能拖则拖,绝不会顺顺溜溜的让外国人进入北京的,此时的大清宁愿牺牲本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也不同意外国使节进京。

由于大清没有看清设置驻外领事馆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就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了解世界的机会,在大清后期与外国人打交道时的屡次吃亏上当,而西方列强借此机会一步一步蚕食剥削落后的旧中国,对这一次又一次机会的丧失,着实令人惋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