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下一个击溃A股的悍将 以李冰冰公司为例 下一个能击溃A股的东西是什么?
您可能要开动下脑筋:什么能击溃A股?嗯,很多啊,比如07年半夜鸡叫加印花税;比如08年放手让大金融公司增发数千亿;比如15年突然推出熔断政策。这些事儿,历历在目也。
这些,都曾或长或短的击溃过A股。而且不管A股当时总市值多大,资金体量多稳定。击溃,就是击溃,溃不成军。
下一个能击溃A股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商誉”。
商誉的意思,正如其字面,是信誉。信誉这个东西很难估值,和爱情一样不可捉摸。譬如,假如李冰冰的工作室待售,我就很难评估李冰冰到底值多少钱。但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假设非常需要影视类资产来做概念,他肯定会出一笔足够大的钱,这笔钱会远远超过李冰冰工作室的“公允价值”。
这笔价钱和“公允价值”之差,就是商誉。也就是李冰冰的信誉。从记账而言,李冰冰把这笔钱收入私人囊中,而上市公司会把这些差价当做商誉,堆积在资产负债表上。
往好了说,如果多花了一倍“公允”价钱去买李冰冰工作室,而工作室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50%,那么恭喜你,差不多一年时间,你就收回成本了。李冰冰的这份商誉,是值得的,是成立的。
问题来了——假设李冰冰净资产收益率没那么高呢?
那这笔商誉要逐年减值。一年一年回头看,一年一年减值。
中国到底有多少上市公司的账目有“商誉”这个科目呢?2007年时候,这个数字是460家(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还是清的),现在,到去年年底,这个数字是1679家(全体公司的一半都有了)。
呵呵,好东西: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大致保持8%增速,而拥有商誉的上市公司数量则高达16%,商誉这个科目已远远不容忽视了。
2007年底,中国上市公司总商誉价值为420亿人民币左右,而到了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9450亿人民币。10年时间,增长了22倍。
9450亿已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数字了:占去年底所有上市公司净资产的3.5%左右。
3.5%这个比例,也许您无感,太小了是吧。但如果把这个数字从净资产跳到净利润上,你会发现,2016年末的9450亿商誉,占全中国上市公司2015年总利润的39%!呵呵,这个比例,你懂了?
所谓李冰冰的信誉,是用李小姐作为影视明星所产生未来现金流,按照一定Hurdle Rate折现回来的,因此,如果李冰冰小姐挣不到那么多钱,那么买她工作室的这家上市公司,其净利润将受到极大冲击。因为,减值,可不是摊销,而是直接冲击净利润的。中国已有相当上市公司在这里栽过跟头了。
(恕不一一列举。其实看中国还不算啥,赔个几亿十几亿而已,国外可有知名上市公司在商誉上赔过上万亿人民币。是的,超过一万亿人民币!)
一些商誉过度堆积的企业 疯狂并购的代价 再说句,为什么这几年的中国商誉积累如此之迅猛?因为这几年上市公司疯狂并购啊!买卖之间,肯定有算不清的差价。以下4个行业是重灾区:休闲服务、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这几个行业的的商誉/净资产比例,最低也达到了13%,最高的休闲服务已经到了27%!如果考虑到净利润的话,那这几个行业的商誉,全部远远超过了行业年度净利润。换句话说,一旦商誉歇菜,这些行业将全面陷入全行业亏损,毫无翻身之力。
以下上市公司的股票,建议您购买时,慎重!因为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让人非常不舒服。(甚至包括我前年非常欣赏的蓝色光标,但他的收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其堆积的商誉不值钱,我就得断然把这家公司列入“谨慎购买”名单)。
中科云网、紫光学大、首旅酒店、南京新百、均胜电子、凯瑞德、长城动漫、金利科技、长城影视、新日恒力、ST百花、蓝色光标。
这个名单里,最高的一家,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是3200%。32倍!鸡毛净资产,鸡毛总市值,这个公司完全靠故事在支撑…….趁着公司还有点资产,您还是办个《故事会》吧。
记录唐玄宗时的一首诗,作为本篇总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愿天下识君!再不正视这个问题,A股再次崩溃,又有什么新鲜的? 股 票 的 金 酒 公号ID:gu piao de jin jiu 波音大飞机偶得金酒一杯,与君共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