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藏作品](522)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爱创造 2017-03-13

     ——看河南平顶山怎样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乔地

       核心提示: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其重要一环。面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等方面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的正是这个问题。这一涉及“国本”的深度体系化改革,在今后相当长期的过程中只有经过诸多重大考验,才能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河南省平顶山市自2014年开始,从发展循环农业入手,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调整生产要素、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使区域农业发展正在朝着优生产、绿生态、创动力的方向迈进。

    3年,历史长河一瞬!

    3年,河南平顶山农业、农村日新月异。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当生态循环农业平添了山川的绿色,平顶山的田野阡陌便成了“绿色招牌”。滍源生猪、龙潭峡树鸡、金牛足食品、远航蔬菜卖到了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卖到了全国甚至国外……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鹰城名优农产品,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有效供给,而且使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乡村因此一派盎然生机。

    从2014年开始,河南省平顶山市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口,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业态,调整种养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率,不仅创造了农业投资逆势增长59.6%的新纪录,新增农业效益10%以上;而且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被誉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平顶山模式”。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生态循环畜牧业示范市和河南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2016年9月,农业部在该市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12月,平顶山市又被河南省推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重点创建单位。今年3月7日,河南省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现场推进会也在平顶山召开,与会人员深入平顶山市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等地现场考察,学习他们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先进经验。

    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平顶山市,国土面积6309平方公里,辖1市4县4区,总人口432万,其中农村人口300万;在有限的378万亩耕地中,山地丘陵还占去2/3。在转型发展期,更面临着农业成本高、效益低、面源污染严重诸多困难和挑战。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平顶山市委书记胡荃说,他们为此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他们确立了“以畜牧业为龙头,发展农牧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思路和“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的新战略,在全域开展集成创新,拉长产业链条,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农林牧深度融合、种养加一体经营、产供销相互衔接、一二三产联动发展,走一条安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建设平顶山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按照“全绿色理念、全境域规划、全循环发展、全创新驱动、全产业开发、全社会参与”的方针,对农业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打造,启动实施了全域生态循环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鹰城名优”品牌农业创建、100万亩生态粮基地、65万亩饲料粮基地和10平方公里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建设等5个规划,搭建了项目服务、融资服务、保险服务、市场服务、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等6个平台,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更美,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总结推广六种废弃物处理模式——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平顶山循环农业的发展是从解决农村面源污染为突破口的。作为平顶山市农业局长兼蓄牧局长,杨四震介绍,畜牧业在该市农业中居于首位,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畜禽粪污、病死畜禽一度成为主要污染源;传统种植业也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给可持续发展亮起红灯。不能因为环境问题掐死畜牧业,也不能因为要发展畜牧业就不顾环境,如果能够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粪污,就能收到“两道难题一起解”的效果。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上突破,按照“全域规划、融合发展”理念,建立了覆盖全市80%耕地、76%乡镇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以粪污、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为纽带,以优惠政策重新集聚生产要素,促进畜牧企业延伸产业链。

    他们为全市养殖企业配套建设了有氧发酵、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粉碎还田等技术,全面提升农业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深耕深松还田120万吨,青贮32.8万吨,还用来压块作燃料、粉碎后作食用菌基料;规模养殖企业已建成粪便(沼液)储存设施100万立方米、标准堆粪场52万立方米,流转土地和协议消纳养殖粪便的耕地达50万亩,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建成5条产能30万吨以上的有机肥生产线,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清洁化、环境生态化找到了出路。

    鲁山县瑞亚集团是该县辛集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龙头企业。“我们现在存栏奶牛2000多头,奶牛场产生的粪便,利用德国技术进行处理,经过干湿分离、沼气工程发酵后,沼渣制作成有机肥,沼液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附近的牧草基地,或者输送到果园里。一条生态循环链从养殖场延伸向农田和市场,将养殖场、农田、农民融为一体。”瑞亚牧业集团董事长关绍峰介绍。

    在舞钢市庙街乡庙街村,村民李海泉拿着一根木棒,翻搅脚下的泥土,泛出黑褐色的光泽。然而,两年前,他面对的却是一堆板结成块的黄土——多年使用化肥农药,这块土地已经受了“内伤”。2015年,河南万东牧业有限公司与庙街村农户签订了畜禽粪污消纳协议,将猪场粪污经处理留下的沼液输送到农田,李海泉脚下的土壤因此得到改善。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是对耕地的掠夺式耕种,大量使用化肥致使耕地千疮百孔。如何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平顶山市通过推行养殖企业配套种植、种植企业配套养殖、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联姻”等方式,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逐步形成了“农牧结合、就近利用”“林牧结合、自然利用”“协议消纳、异地利用”“无害处理、集中利用”“加工制肥、分散利用”“就地还田、直接利用”等6种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为解决长期积累的耕地退化、化肥污染、品质下降等问题找到了新途径。河南省农业厅计划处处长汤其林现场考察后兴奋地说:“平顶山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不少好办法、好经验,让我们大开眼界!”

    培养六类循环企业典型和一批鹰城名优品牌——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以畜牧业为龙头、实施农牧结合,通过打造生态、市场、金融三个“循环圈”,推进农业全产业开发、全循环发展。目前,平顶山市已培育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加工带动、养殖带动、合作带动、复合发展等六类循环农业发展典型龙头企业50余家。打造了瑞祥农牧、康龙集团、顺义公司、鲁山瑞亚、民丰农牧、国润集团、龙潭峡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了“清壤园”“众口菜粮”“国润红牛肉”“龙潭峡树鸡”“云外鸡”“尧山玫瑰红茶”“豫尧蓝莓”等数十个鹰城名优品牌。带动35万亩农田进入循环农业产业链,秸秆“三化”利用率达95%以上,仅秸秆饲料化利用就让22万户农民户均增收270元。他们探索的“百亩田、千头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受到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平顶山下辖的舞钢市,瑞祥农牧公司养殖场已建成两座巨型沼气池,汇集粪污。所产沼气,不仅免费供附近的瑞祥社区330户农民使用,还用于发电;沼液滤净后,可灌溉、养鱼;沼渣被输送到肥料厂制成有机肥。由于有机肥的滋养,原先的“胶泥地”变成了“生态田”,不仅大幅提高了产量,而且品质口感更好。公司目前已开设10多家超市,直销绿色农产品。知情人说,在几年前,只有两万头猪出栏量的瑞祥公司,由于养殖污染无法解决,几近关闭。“真是天壤之别!”平顶山现代农牧合作总社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为企业会员提供“五统一”服务(疫病监测、投入品采购、产品销售、生猪保险、贷款担保),实现了生产的全程监控和可追溯,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11月,在上海优质农畜产品采购交易会上,合作社生产的“滍源生猪”一举签下了年供沪生猪100万头的大单,并获得冷鲜肉品入沪许可证,这是自“瘦肉精”事件4年后,“河南猪”首次大规模重返上海这个国内检测最严的高端消费市场,也为平顶山一系列优质农牧产品进军上海市场开了先河。

    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平顶山用品牌开拓市场,用市场引导发展,用合作扩大规模,用规模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名优品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和 “鹰城名优”区域公用品牌,先后打造了“滍源生猪”“金牛足”“国润红牛肉”“云外鸡”“状元驴”“天成肉鸽”等一批名优品牌。在此基础上,他们深耕上海目标市场。2016年,该市生猪、牛肉、羊肉、柴鸡(蛋)等产品大规模进入上海市场,其中供沪“滍源生猪” 80余万头,每公斤毛猪高出市场收购价0.6元,仅此一项就多增加收益7000多万元;目前,两市正在合作共同打造平顶山优质农产品供沪基地。

    他们还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380余家,扶持建立了生猪、肉牛、养鸡、肉兔、肉驴等5个覆盖全市的大型养殖合作社。平顶山现代农牧合作总社已发展社员企业220家,其中市外企业70余家,养殖规模达到200万头,并打造了“滍源生猪”品牌,为产品走向大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破解五大难题——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既有外部的因素,如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外出务工和工资性收入明显受限,财政收入放缓导致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明显回落等。也有内部原因,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还跟不上,等等。平顶山市委书记胡荃分析,这些问题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性问题。

    为此,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理清思路,从破解当地农业发展五大难题入手,抓重点、补短板,为做大、做强、做优循环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他们实行的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破解了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环保难题。在动物粪便、作物秸秆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上,通过推行养殖企业流转土地、种植企业配套养殖,发展秸秆青贮与机械还田,建成了以粪便、秸秆和病死畜禽为原料的有机肥厂以及沼气工程等,在全市逐步形成了六种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目前,全市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125个,年产沼气7.9万立方,发展循环农业企业150家,带动流转生态基地35万亩,年利用秸秆155万吨,不仅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也为解决农业长期积累的化肥污染、粪便污染、秸秆弃焚、耕地退化、品质下降等问题找到了新途径。

    他们探索创新“百亩田、千头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破解畜牧业发展的用地难题。依托生态农业园建设,结合考虑生猪粪便排泄量与土地消纳能力,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以200亩耕地为单元,建设一座占地约2亩、每批出栏1000头猪的生猪养殖生产线。生产线分布在大田中间,具有用地少、造价低、环境好、出栏快、零排放、无污染等特点。不仅解决了养殖业用地难题,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而且改良了土壤,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近三年的实践证明,亩均综合产出比单一种植效益提高10倍。目前,最早摸索出这一模式的宝丰县康龙集团不仅年出栏生猪15万头,而且生态菜、粮8200吨。总结推广康龙千头猪生产线经验,平顶山市现代农牧合作总社在全市规划启动了500条千头猪生产线建设。

    他们用新型保险+新型金融,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题,以市现代农牧合作总社为依托,市政府出资2000万元,合作社股东出资2000万元,联合有关银行建立了可授信4亿元的“合作社+政府+银行”贷款融资平台。与中华保险、京东金融合作推出了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贷款人平安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新型保险业务,创立了“互联网+合作社+中华保险+京东金融”新型融资模式,京东金融给农牧合作总社授信20亿元贷款额度。创新“R2O”所有权与饲养权分离新型网络融资模式,养殖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直接在网上融资。目前,平顶山现代农牧合作总社累计为170家会员企业贷款2.6亿元。

    他们以标准化+可追溯,破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与可追溯管理贯穿于畜牧业生产全过程。从源头抓安全,建立了30万亩饲料粮基地,着力解决农残超标和黄曲霉素超标等问题,支持收贮企业购置烘干设备,去年新发展玉米烘干机械49台(套),产能达20多万吨。从过程抓安全,严格规范投入品生产和使用,把定量、定性等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从关键环节抓安全,建立和完善“两乡一站、六村一员、六员一体”防疫检疫综合管理体系,防疫检疫全覆盖、无死角。从追溯抓安全,投入880万元,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质量安全信息化可追溯系统,让投入品和畜产品来有源、去有踪,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防、可控、可追溯。2015年,平顶山市代表河南省参加农业部飞行抽检,所检产品合格率达100%。

    他们以合作发展+目标市场,破解畜产品销售难题。确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三位一体”+目标市场的“3+1”产业开发思路,先后成立生猪、肉牛、柴鸡、肉兔、肉驴等全市性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一批鹰城名优品牌。2015年,与上海目标市场成功对接,签订协议26个、总金额达27.3亿元。市场是实现产品价值、变生产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关键环节,在着力深耕上海目标市场的同时,深化与京东集团合作,将“鹰城名优”品牌农产品打捆上线,销往全国各地。强化市场开拓能力,为产品走向大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搭建六个服务平台——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握三个方面: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作为主要目标,不仅要看供求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始终把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仅要让人民吃饱、吃好,还要吃的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的需求,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绿色化需求;始终把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作为根本途径,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平顶山市副市长冯晓仙说,基于上述认识,平顶山在最近三年着力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搭建了融资服务、项目服务、科技服务、营销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6大平台,实现了农业与金融、市场、技术的无缝对接,解决了资金难筹、疾病难控、成本难降、土地难租、污染难治、安全难控等问题。

    一是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成立猪、牛、鸡及生态粮种植等覆盖全市的农牧合作社,为会员企业提供统一服务,着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以市现代农牧合作总社为依托,建立了“合作社+政府+银行”的贷款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达4亿元;探索建立了“互联网+京东金融+中华保险+合作社”的新型金融模式,融资能力达20亿元;建立了“政银担保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达10亿元。

    二是营销服务平台。已稳定对接上海市场,确定将平顶山打造成一流农产品供沪基地;在上海市农委、商委支持帮助下,仅2015年就签订供销合同26个,价值27.3亿元,获得冷鲜肉品入沪许可证。

    三是保险服务平台。在推进育肥猪保险、农作物灾害保险的同时,积极探索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安全繁育保险、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贷款安全风险。

    四是科技服务平台。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合作,成立了红英农业院士工作站、顺义循环农业研究院等科研实体,建立了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体系。

    五是信息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循环农业”为抓手,全过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协调推进“鹰城名优”农产品进驻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

    六是项目服务平台。建立了循环农业项目库,入库项目达105个,已基本建成78个,投资90亿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主要从四个方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一是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每半年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定期开展上门宣传,把落实安全措施变成农业企业的自觉行为。二是用标准化生产稳定产品质量,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生产标准,完善生产制度,落实生产规程,用标准化规范生产行为,确保产品质量。三是用网格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防疫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把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站、到人,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四是用可追溯机制倒逼安全责任的落实。

    推进五大科技工程——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在整个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平顶山市始终注重把科技创新贯穿到方方面面,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大力实施“生物育种、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生态畜牧养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农村信息化”五大科技工程。

    在平顶山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该市顺义公司设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循环农业研究院,有序开展秸秆“三化”利用、优质“三无猪”生产、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对土壤改良等一系列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研究应用,相继引进了美国嘉吉公司饲料加工、德国蛋品深加工、日本五谷酵素生产等技术,为全市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平顶山市政府还与河南城建学院、江南大学达成三方协议,合作成立平顶山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成果转移中心,启动生猪、兔、驴等的医药中间体高端研发。该市还设立了河南省第一个民营院士工作站红英院士工作站。

    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需要产业组合,更需要科技支撑。3年来,他们有效地凝聚了农业、畜牧、农开、环保、林业、水利、农科、农机、科技等部门的科技创新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组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服务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平顶山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要选项立题开展攻关,尤其是他们的韭菜科研水平全国领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韭菜岗位科学家及育种团队就设在平顶山市农科院。积极推进烟叶科技园建设,依靠科技优化烟草产业,促进传统烟草产业提档升级、彰显特色,建成了河南省第一家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2016年烟叶质量跃升全省第一,烟农收益3.83亿元,实现税利12.5亿元。发展青贮玉米,实现粮、饲、经三元结合,对“节粮型”及“秸秆型”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增收本领。

    平顶山市科技局长张留成介绍,“十三五”时期,他们将围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接连出台八个文件——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能

    平顶山循环农业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在平顶山采访,人们不断提起8个文件。这就是自201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接连印发的《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建设平顶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的意见》等。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对此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一项工作的推进,固然与文件、政策有关,但前提是科学决策和落实。可喜的是,平顶山在这些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

    他们在颁布这些政策后,成立相应的机构督促落实,拨发专项资金推动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扩大战果。今年,平顶山市还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的内生发展动能。新春伊始,市委书记、市长及四大班子领导就带头到农村一线蹲点摸底,统筹谋划。平顶山市市长周斌表示,今年他们将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推动农业发展向低碳、循环深入。尤其是要突出抓好中低产田优化提升,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积极实施叶县国家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整县推进项目;每个县(市)选择1—2个乡镇,整建制推进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模式,力争优化新建生态农田40万亩。以城市水系连通为重点,统筹开展城乡水系全域规划,构建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生态水网体系。围绕水网、田网、路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深入实施山区及平原营造林、生态廊道和特色经济林等工程,打造城市生态屏障。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等技术。

    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经过两三年来的实践探索,平顶山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为深化改革蓄能发力。周斌说,今后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粮经饲协调发展,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打造农业旅游观光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群众稳定增收。全市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抓手,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口,按照战略集聚、科学布局、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思路,与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土地流转、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不断调优种养结构,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拓展目标市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协同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设施配套、机制完善、生态环保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样板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展建设2个市级、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形成农林牧结合、资源循环、生态高效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非标准农业生产向标准化农业生产、低端农产品生产向高端农产品加工的转变,走绿色文明农业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探索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模式,努力将平顶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2017年 3 月  13日第 8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