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鹤先生:《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前世今生

 阆风苑 2017-03-13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前世今生(云鹤先生谈吴本)
本文作者:何玄鹤
(塔主按:本文是云鹤何先生2016年7月17日在草根红学微信群的讲座,稿件整理陆小凤)
草根群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有这么个机会与大家就《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一争议颇多的本子和大家作个分享。不过首先我得向水墨君道个歉,今晚抢了你的场子,改日一定登门谢罪。《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后28回自2008年于网络公布以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赞赏的、欣喜的、激动的、质疑的、抨击的、谩骂的,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就连本子的命名也是五花八门:癸酉本、吴本、吴初本、吴祖本、何初本、试评本、鬼本……再加上藏家神神秘秘的行踪和扑朔迷离的言辞,进一步增加了与这个本子相关的各类谜团。诸如:
1、本子到底怎么来的?藏家为何会有这书?过录本又是怎么回事?
2、藏家何莉莉究竟是何方神圣?女的?男的?
3、本子如今去哪里了?台湾叔叔家?藏家姐姐手上?被当废纸被卖掉了?
4、本子究竟是真是假?是哪个时期的产物?作者是谁?如何创作的?
今天主要就以上这些疑问,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尽可能地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将这个本子的来龙去脉和大家作一个讲述。
一、吴本的来历和发布过程
关于本子的来历,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暂时以网上流传及部分沟通获取的信息为据,对此相对系统地梳理一下。
本子的持有者为何莉莉(化名),安徽阜阳人,据他回忆:“祖父是山西人,解放前在山西某战场上当军医,祖母是随行护士,当时由他们救治的一名伤员在临终前把一个书箱交给了他祖母,书箱中有一套带朱批的石头记抄本。”
这个抄本一共12册,每册9回,计108回。封面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通本带有大量朱批,有落款的批语中,有一部分署名“畸笏叟”、“松斋”等。
其中第108回回末有批语:“本书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根据这条批语,参照石头记其它古本(甲戌本、庚辰本)的定名方法,金俊俊(该本的主要发布者)将此本定名为“癸酉本石头记”。
吴本最早在2008年8月底出现在网上,本子持有者何莉莉和网
友赵振东聊天时,提到了家里有一个带后28回的石头记抄本。经过进一步的网上联系,何莉莉发来了这个本子后28回的回目及梗概,赵振东将其发布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几天后何莉莉又公布了第81回正文(带部分批语)。
金俊俊正是在此时关注到了这个本子,并在网上与何莉莉建立了联系,陆续将何莉莉通过QQ传来的后28回内容进行整理分段,在qq空间、百度何初本吧、新浪博客以及各大红楼论坛上发布并宣传。至2008年12月21日,完成了自81回至108回全部内容的发布,后又分次摘录了部分批语。
2014年3月《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首次出版发行。2015年春,藏家何莉莉提供了《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过录本全文影印资料,吴雪松通过细心整理勘校,实现了过录本原文全息整理,促成《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第二版付梓。
关于过录本的来历,据何莉莉说80年代,他们县文化馆的马主任得知他家有108回的本子,想借阅后28回。但是何莉莉的奶奶不舍得将真本外借,于是让何莉莉及其姐弟们用钢笔将后28回内容抄录在笔记本上借出,这就是所谓的过录本。
过录本截图如下:
云鹤先生:《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前世今生
如果何莉莉所说是真的,当时他们还是小孩,要对照着竖本繁体字的本子一字一句抄录不出错,几乎是不可能的。还不排除小孩子贪玩会偷工减料,所以在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肯定会打上不小的折扣。
另外,通过对照过录本中的十独吟和其他页的照片,发现十独吟这一整页的字迹虽然相同,但是字体明显较其他页粗吃墨深,这是因为十独吟中有关秦淮八艳的几首诗词是何莉莉编的(此内容逐风已发文论证过)。大家可以对过录本中“十独吟”页与前页字体颜色对比一下:
云鹤先生:《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前世今生
故此,我判断过录本也是何莉莉抄的。有两种可能:一是确如何莉莉所说是在80年代最初抄写完的,不过为保护内容其在后期对部分诗词(如十独吟)、内容进行了篡改;第二种可能就是在2008年之后抄写的,并在抄录过程中篡改了内容。这就是为什么面世的吴本存在一些被视作伪续证据的可笑错误。
二、何莉莉本人及吴本如今的归属
何莉莉是化名,男姓,50岁左右。至于其它信息因为涉及个人隐私这里就不再透露了。至于本子,哪儿也没去,如今依然在何莉莉手中。为什么我对此那么肯定,我们可以通过一条靖本的批语来判断。
1964年,靖藏本神秘失踪,但是毛国瑶摘录的150条弥足珍贵的批语依然搅动红学52个春秋。可惜的是,由于抄手的低劣以及本子破损等因素,幸存的摘抄批语中,至少有5条,其内容与含义迄今为止依然难以猜解,从而阻碍了对《红楼梦》的进一步探索。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品茶梅花雪 绛红轩劫遇母蝗虫
【文本】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似“各示”两字)□】
几十年来,无数专家、爱好者都尝试着填充空缺,因为这条批语显然披露了80回后妙玉的归宿,是探索后文故事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大家各显神勇极力发挥猜解能力。
周汝昌老先生曾为这一条错乱缺失的批语皓首穷经,耗半生心血仍力不能逮,勉强续补校读如下:“他日瓜州渡口,红颜固[?]屈从枯骨,不能各示劝惩,[岂]不哀哉!”。后竟被红学界视为圭臬,也难为他老人家了。
戴不凡也为此倾其毕生才华,校读为:【[乃]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从,各示劝惩,[岂]不哀哉。红颜固[不]能不[化为]枯骨[也],[叹叹]!】
无论如何勘校,均生涩拗口,语意不周!
但是,2016年1月何莉莉通过查阅手中的本子并抄录后,将这条批语清晰流畅、完整无缺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客示劝惩,红颜固能不屈从枯骨,不哀哉!】
意思是说:这时候的妙玉洁癖到令人生嫌,来日瓜州渡口要是听访客的话,本不该发生屈服与干瘪臭老头,大悲哀啊!这里对应了后文妙玉在瓜州时拒受陈也俊公子之邀,最后沦为老和尚玩物的悲惨命运。
怎么样,豁然开朗了吧?何莉莉是神?除上述批语,另外4条难解的批语在何莉莉108回的本子中都一一抄录在案,这里我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吴雪松老师的博文“惊天解密靖本《红楼梦》批语”。网址: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3a1be4c00102w4of.html?vt=4
所以,如果说本子在台湾,被当废纸卖了,或者是何莉莉靠回忆记录的,甚至有说是何莉莉自己创作的,真要如此,竟然能将靖本的批语如此天衣无缝地接上,也真的是神醉了。
三、吴本的成书年代及创作过程
关于吴本后28回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其情节结局和结构脉络与前80回高度契合。特别是前80回批语中提到的一些重要场景诸如“林黛玉闷作十独吟,甄宝玉送玉,卫若兰射圃,妙玉瓜州渡口屈从,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等都在吴本后28回中得到了一一印证,这是该本作为《红楼梦》全本真稿的重要证据。
另外,《红楼梦》各种版本共有几千条批语,我整理出59条暗伏遗稿内容的批语,与《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后28回内容进行对照,其中54条批语得到了印证,而众多的后续本,包括高鹗续写的本子,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然,有反对者提出吴本是依照批语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续写的。但是要知道,《红楼梦》涉及大大小小人物300多号,吴本几乎将所有人物的最终结局无所遗漏并合情合理的安排到位,这是续书者能做到的吗?
曾经听一个老师说过,像创作《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需要事先将书中所有人物写成小纸片铺阵在墙上,并预先勾勒出每个人的情节轨迹,在创作过程中随着该人物故事的结束一一取下墙上的纸片(最后一张是宝玉),方能做到没有疏漏。像这样浩瀚的工作,只有创作集团中心细如发的人在创作提纲完备、创作思路明确的前提下方能完成。
当然,对前80回文风熟悉的人猝然间接触吴本,心理上是会存在落差的,毕竟与前80回精雕细琢、字字珠玑的文笔和叙述手法相比,后28回在情节安排上显得过于仓促、文笔也较前80回逊色不少。其实,只要理解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对于上述有关文笔及情节安排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论述作品创作过程前,还是有必要提一下作品的时代背景,因为一旦时代背景搞错了,跑到乾隆年间去找曹家事,那对于作品的理解完全就谬之千里了。这里我不长篇累牍,只引用吴雪松老师发现的一个论据来叙述。
(一)《红楼梦》成书时代背景
《红楼梦》是作者隐写中华民族改朝换代的辛酸血泪史,在书中作者巧妙地把作品的构思写作时间埋藏其中,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找到蛛丝马迹。我们就从小说11回——13回去发现具体的年份。
1)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文本】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从1600年到2000年400年之间这样的时间一共有7个,整个清朝只有嘉庆18年即1813年十一月三十的冬至,这显然已经不用任何讨论,只能更早,再早一次就是1642年!更早的也没有研究的意义了。
所以请大家注意这一年的十一月三十的冬至,是1642年,也就是崇祯15年。
2)第十二回 王熙凤巧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文本】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
注:1642年一年后,就是1643年。
【文本】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
注:腊尽春回,就是1644年了。
也就是1644年这个春天死了秦可卿和贾瑞
3)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靖眉批:此回可卿梦阿凤,作者大有深意,惜已为末世,奈何奈何!……“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删去天香楼一节〗
整部小说多次提到末世,这里批语又重申末世,秦可卿之死不是贾府末世时期!这个末世就是明末!作者用“史笔”也,“史笔”二字是大关键。既然是史笔,我们就要留心这一年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644年农历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于煤山上吊,明亡。
秦可卿之死正是作者构思时间所隐藏的大的时间背景。关于秦可卿的多重影射,斋主老师已经在之前的9次讲座中细致精彩地进行过解读剖析,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铁证如山。
(二)《红楼梦》创作过程及作者
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一回有这么一段文字: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風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根据以上批语,以及对照不同版本的内容情节及文笔状况,可以勾勒出《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即由吴梅村原创,慎交社诸多明末遗民反复润色编纂、集体创作共三个阶段而逐步成稿。
1、第一阶段:《风月宝鉴》(吴本)——吴梅村
此书草成,吴梅村死前托诸友保存与润色,后有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江苏太仓人。号梅村,亦号大云道人。吴梅村作为《红楼梦》原创作者,是有足够依据的:
1)吴梅村对明和崇祯的情感很深,政治生涯跌宕起伏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吴梅村闻听崇祯自缢后,也想自缢殉葬,终被劝住。
出于对明王朝的依恋,特别是对崇祯帝的感恩心理,吴伟业在其编撰的《绥寇纪略》中,极力诋毁、攻击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对清朝政权,吴伟业开始采取的是消极的不合作的态度,在明亡以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屏居乡里。而且对这段历史,吴梅村内心深感耻辱,晚年以仕清为“误尽平生”之憾事。
2)吴梅村具有著作《红楼梦》这样一部文学巨著的文学功底。《红楼梦》一书包罗万象, 医人星算, 琴棋书画, 以至酒令雅迷,奇花异卉、珍肴美味, 无一不通, 无一不晓。
庚辰本17 回有脂批“恰极, 工极。绮靡秀媚, 香奁正体”。吴梅村正是善于从香奁入手, 故一谈儿女闺房之事, 辄千娇百媚,娇艳动人的高手。这同《红楼梦》 表层主题是相合的。
吴伟业他一生写诗千余首,为明末清初诗坛泰斗。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红楼梦》中诗词意境非大家而不能为之。
3)吴梅村有条件接触宫内生活。梅村在清朝宫中做过东宫侍读、弘文院侍讲、国子监祭酒, 任过《太祖太宗圣训》纂修官, 非常了解宫中情况,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4)梅村一生坎坷, 经受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斗争, 因吊明之亡而获诗祸史祸,随时有入狱的危险,牵累几至破家。这一经历使他本人吊明之亡的感情加以升华, 对清产生了愤恨, 而这种深恶痛绝之情,因有所避忌只能用不能补天的顽石来做喻托, 通过闺友闺情而披露自己一段极不寻常的情感史话和政治主张。
5)吴梅村有足够的时间创作《红楼梦》,在顺治十四年至康熙十年家居计14年。且吴梅村所撰《秣陵春》传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许多与《红楼梦》相似之处。
第一,两书书名相合。秣陵指南京, 南京古称石头城,同《石头记》极其相似
第二,两书都以真假作为人物姓氏。《红楼梦》中有甄士隐、贾雨村。《秣陵春》中有真大爷、贾姐姐;
第三,两书都是以镜子和玉作为贯穿全书的道具。《秣陵春》中有旧主所赐的“宜光宝镜”,《红楼梦》中有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风月宝鉴”。《秣陵春》中展娘有玉杯, 红楼梦中宝玉有通灵宝玉, 皆以玉为线索。
2、第二阶段:《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曹雪芹(化名)、刘兄及女弟子等润色,畸笏、松斋批阅。
吴梅村死后,由畸笏叟组织曹雪芹(化名)、刘兄及女弟子(如64回、67回)等人进行润色与批注。于1693年完成第一次全文疏通,使故事情节与脉络结构变得完整丰满,此即《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但是从畸笏的批语中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对该本并不满意。
以81回为例:
1)【回前批:此回草成,须重写酌改方妥。畸笏叟】
2)【批语:怎不见檀云?俟改之】
3)【批语:宝玉前回动气误折檀云梳齿,本回不见此人,命改之。畸笏叟】
4)【批语:五儿不得已补写于此,稍嫌仓促】
5)【批语:笑杀!恰似劉妪口气,宝玉未必有。此语删之,再拟为妥。】
吴本的主要润色执笔人为曹雪芹(化名),润色时间大致为1684-1693年,即甲戌脂批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第一回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的10年。
3、第三阶段:《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等)——芹溪润色,畸笏、脂砚斋批阅
畸笏对《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不满意,又找到芹溪再度润色,待看到芹溪润色的文字后击节叫绝,并交由他全权润色,同时由脂砚斋辅助作批,这才有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1693年《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是试评,故1694年甲戌本为重评,试评和重评,一脉相承,自此一直反复润色到芹溪去世为止。
如今大家看到的锦心绣口的《红楼梦》通行本,既是由芹溪在曹雪芹《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基础上润色的,可惜一直到芹溪去世也没能完工,后28回尚未润色到,甚至前80回中的部分章节如64回、67回的内容基本上也是沿用了《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中的文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读到这两回时明显感觉到滞涩、枯燥。
在芹溪及创作集团再度润色的过程中,或许因为后28回的内容过于写实,影射了太多明末清初时期的真实事件,不利于本子的传播;又或许芹溪的时间、精力不足,致使创作集团决定砍掉后28回,通过一喉二歌、一击二鸣的创作手法来反复润色完善前80回,并以批语的透漏来暗示后28回中的故事情节。
同时,对于后28回中的精彩章节和内容,如黛玉诔(全文用典无数,疑似吴梅村作品),平移到了78回的芙蓉女儿诔(两篇诔文结构笔调酷似),名为诔晴雯,实为诔黛玉。并将黛玉诔中的佳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以宝黛间对话的方式融入78回情节之中。因为据藏家透露,在吴本的第78回中没有“芙蓉女儿诔”。
最后,通过芹溪的润色,不仅文采内容,而且全书的立意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初吴梅村创作此书时,对流寇怀着深恶痛绝的情感,对满清又是极尽讽刺挖苦;曹雪芹在润色时继承了吴梅村这一骂清悼明的主基调;但是到芹溪笔下时,剑拔弩张的民族情感、惊心动魄对立情绪渐趋缓和淡化,而以风花雪月的场景,明褒实贬的含蓄委婉笔调来进行层层铺染,例如对宝钗的描写和情节安排,一定是作了深度的加工美化。
如此,《红楼梦》将家亡血史的民族矛盾精心地埋藏在细微之处,缠绵悱恻、儿女情长的宝黛钗恋就逐渐成为世人眼中《红楼梦》的主脉络、主基调。
不懂风情者读的是满纸荒唐言,能解其味者品的才是一把辛酸泪!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