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是否适合留学?检查一下有没有这7个好习惯

 louru2 2017-03-13

最近认识了一位留学机构的创始人,又是从新东方出来的名师(为什么我要用一个“又”呢?),他叫胡中华,他的同事都叫他胡老师。他还有一个公众号“胡中华”,写了好多一针见血的教育类文章。

在新东方工作了11年后,胡中华选择创业。因为他一直在反思,机构英语教学惯用的“短期提分、快速冲分、押题、机经”的做法,提高了考试分数,但没有真正提高技能,而教育最终要回归个体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

▲胡中华

胡中华在过去3年创业的实践也证明了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能力很重要,习惯很重要,家庭很重要,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分数来自于能力,能力来自于习惯,习惯来自于家庭。

胡老师提出来“留学美国的7个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和留学道路的选择上的根基又都是“家庭教育”,今天且看立志做 “留学家庭的严格的伙伴”的胡老师的分享——

孩子要不要留学,先给家庭把脉

有两个留学家庭的故事,给我触动很深。


爱吃火锅的小R的故事


2015年的时候,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去美国。当时想去美国看看我们送出去的孩子过得怎么样。我们第一个回访的就是学生小R(化名)。

小R出国留学前的情况是,托福考了3、4次,都只有40多分,他妈妈非常焦虑。我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发现他非常成熟,不像一个考40多分的孩子,个子很高,身体素质非常好,因为他托福成绩太低,还要考五门AP,只好重新给他做规划。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小R的学习能力非常差,我们等于是盯着他背诵单词,每天反馈总结。这个孩子是第一次直面这种学习,两个多月后,托福从40多分到了64分,他妈妈非常高兴地给我打电话。他最后托福考了74分,最后申请大学的时候,他的SAT成绩完全不能用,就拿着托福74分的成绩去了美国一所大学。

我们后来去美国的时候就跟他联系上了,孩子很懂事,说要请我们吃饭,但是还是跟以前一样很沉默,我们问一句,他答一句。

我就问他,

你在课堂里发言多不多?他说不多。

讲英语多不多?不多。

周六周日干嘛呢?也不干嘛。

跟美国同学交流吗?他说不交流。

他说他特别喜欢吃火锅,但是在美国没有火锅,所以他就在亚马逊上买了一个切羊肉的机器,到了周末就自己切点羊肉涮火锅。然后再卖给其他中国的同学。

我当时看了小R以后就觉得非常难受,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完全不适合出国的孩子。他在国内即便是吃火锅也有伙伴,他获得的是更精彩的人生。但他出国这4年下来,整个青春可以说全浪费了。但是他的家庭并不知道,因为孩子不会把实话告诉父母。

▲美国大使馆外排队签证的高中生。仅2016年度,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超过150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30%

这个案例让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家庭做出出国留学的决定,会有很多幻想在里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我真的应该告诉他们实话。

我在跟家庭面谈的时候,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家长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他。我很想帮他们,但有些时候又很难帮他们,父母的焦虑啊,跟孩子之间的冲突啊,爸爸的暴力和固执啊,不是靠你说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可能睿途至今能帮到的家庭也很少。


家庭>孩子>能力>分数


可是你发现,一些优秀的孩子都来自于优秀的家庭。我认识很多年的一个昆明的家庭,父母都是医生,家庭氛围很好,父母非常相爱,非常谦和,孩子也非常谦和,学习习惯很好,很自律。这个孩子不仅托福成绩好,而且自我探索也很多,最后孩子Ed自己的梦校卡内基梅隆大学。

通过关心留学家庭来关心留学,这让睿途和其他机构有了巨大的不同。我们先来关心这个家庭,再关心这个孩子,再关心这个孩子的能力,再关心这个孩子的分数。

所以我跟家长面谈的时候,我会关心她是怎么跟孩子交流的?他们有冲突吗?你怎么看待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你是希望他去镀金,还是希望他获得一种价值观?希望很快乐?甚至会问到父母之间互动的方式,两个人对孩子的期待是不是不同?

我觉得这些都跟孩子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只有先把这些问题理顺了,然后再去谈孩子应不应该出国,再去谈托福、SAT,去什么样的学校。

中国很多悲剧都是在家庭。家庭有问题的话,其实很多问题学校解决不了。如果说睿途有一些意义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对于家庭的这种支持。

▲睿途西餐会·学员演讲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去美国留学?

以前的话,我比较看重他是否愿意表达,因为美国的文化基本上是外向的文化,如果一个比较封闭的人到美国,可能会过得比较难受。

但是后来我也看到了一些英语不好或者比较内向的孩子,也把很多美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得很好。

所以后来我的观点就发生变化了。我觉得适合去美国的孩子,首先得是他自己想出国,他对美国文化是好奇的,是感兴趣的,是接纳的。

我所看到的案例,所有对于美国文化有好感的孩子,英语差一点也好,自我管理能力差一些也好,好像都不那么重要,反正他出国就会很开心,而且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我有一个堂姐,在老家是一个很好的小学校长,她特别想让孩子出国留学,让我给她孩子规划。我问孩子,你想出国吗?他说不想。后来我就劝我堂姐:孩子一点都不适合出国。因为是亲戚,我就非常直接地告诉她了。

他是一个学习不错的孩子,很恋家,对美国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也不认同美国的价值观。他考个托福可能也能出去,经济条件也是允许的,但是他真的不适合。但是在国内的话可能还能考一个挺不错的学校。

我堂姐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为什么她这么执着地想让孩子出国?

我觉得没有出过国的家长,个人对于美国的教育有一些浪漫化的想象,会觉得美国回来的孩子就业竞争力更好,英文更好,他们认为美国的教育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但这一点可能需要10年20年后,慢慢地家长才能理解。

▲众多留学中介机构孕育而生


留学美国的7个好习惯

好的习惯来自于家庭,好的能力又来自于好的习惯。所以我们除了扮演好留美家庭的伙伴这个角色,在教学方法上就着力于落实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就是我们的“留美的七个好习惯”

这7个习惯分别是开放、克服困难、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专注度、阅读、背诵

我们全天学的产品里会从这七个维度去细化地评判孩子的表现。

很多时候“习惯”并不能帮我们做出正确的操作:

大量的孩子被错误的习惯带着往前走:回避困难、背新词而不复习、朗读而不背诵,做题而不做复述,都是相当糟糕的习惯。

除了托福,生活中还有很多“你不能解释的失败”都是这个原因,如果你不能解释自己的失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因为你没有觉察到自己的习惯。

那么,

细化到这7个习惯,该如何评定呢?

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提高而有的孩子没变化?通过我们的观察,最终发现两个核心的标准:

第一个就是心态开放

第二个叫克服困难

“心态开放”就是,老师跟他说的内容他会不会接受。你跟他说单词应该是把中文盖住,然后读英文,回想英文。这个方法很好,但是很多孩子回去的时候并不这么做。我们在遇到过的“疑难杂症”孩子里,很多都是表面听话,实际不执行。“心态开放”的评价总分是7分,我们会给一个孩子从7个方面来打分。

通常如果一个孩子在心态开放、克服困难这两项表现不佳的话,那基本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预期也较低,对他留美的活也影响非常大。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问题?我们也挺好奇。比如我们以为体制内教育的孩子会比体制外的孩子要听话。但事实上我们发现这是因为每个家庭的教育很不一样。

有一些孩子没有安全感,和父母长期分离,这个时候他对人的信任会来得很慢。比如他只用2个手指打字,老师告诉他要用5个手指打字效率高,但这个孩子不会听,他很少发自内心地去信任一个人或者一种方法。我觉得这个心理机制很复杂,所以未来我们也希望跟心理学的专家有合作,能对孩子的这种心理有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这几年我愈发发现,一个国内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出国成绩也不会太差。7个好习惯,我觉得在中美教育都是需要的基础建设。

▲睿途徒步活动 


严格是一种信仰

我说到睿途的定位是做留学家庭的伙伴,如果更进一步的说,我们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严格的伙伴。假期里我们这里有很多全天前来学习的孩子,所以我们老师陪伴的时间会很长。从早上8点半带着孩子早读,到老师帮孩子制定今天的学习计划,每1-2小时的巡视、检查和引导,并且要求孩子用数据化的方式反馈出来,包括题目正确率,花了多少时间,朗读的数据,每周都会统计出学习各项的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冲突值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父母其实教育理念很好,但孩子的执行力很差,因为父母特别害怕和孩子起冲突。他对孩子狠不起来。这样的孩子来到我们这里,我们会做一些行为的塑造。

比如孩子迟到的时候,他的指导老师会跟他一起静坐3分钟,看着孩子,让孩子好好想一想,今天迟到的原因是什么?老师不会批评,但是会给他施加一些人际关系上的压力,这种就是我们强调的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冲突值

我们对孩子整体的这种陪伴是比较严的。我们的企业文化比较强调自省自律这些品质,确实有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起码在他学习期间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我觉得这种“严格的伙伴”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知道,原来我还可以这么学习,原来任务是需要规划的,原来充实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家长课,其实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自律


不止是孩子,对家长也同样严格

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上,我觉得我们很骄傲的一点是一个敢于和家长起冲突的机构。比如说前几天有一个家长过来指责我们,说我的孩子不爱学习,你的机构为什么没让他爱上学习?我孩子单词背不出来,你为什么不调整任务?总之,他为孩子做了很多的开脱。我们大概有6、7个老师轮流跟他面谈,耗掉我们非常多的精力。后来他要跟我面谈,我就直接给他写了一个邮件,说了我们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然后让家长确认。

如果你不尊重一个机构,不尊重老师的话,是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最后那位家长不愿意确认自己的责任,我们就把所有学费都退还了。我们说自己是留美家庭严格的伙伴,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还有一个产品叫“睿途家长课”,是给家长上托福的听说读写,一共是8次课,每个星期一次课,然后费用是一千多块。如果家长每天都来上课,学费就可以返还。

▲睿途家长课堂

我们的家长课堂返款率大概是73%。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学习,这件事情的意义可能比给孩子报班还重要。 所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睿途关注家庭的意义。睿途在帮助家庭的同时,真正的帮助了孩子,改变了孩子。

如果是优秀的家长,都很积极地参加这种课堂。父母能做到这种自律的孩子,往往也很优秀。

我们相信,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不管留不留学,基本素养和能力对孩子将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睿途:

睿途的定位是做出国留学家庭的指引者,一个导师或者一个深度理解出国留学和中国家庭的人。我们希望中国家庭在想到优质的国际教育的时候就想到睿途。


创业三年来,睿途共服务了1056个家庭,实现了97%的提分率和75.3%的超级提分。睿途以服务高中生、初中生居多,而目前英文阅读的“留美书房”项目,可以让更多的10-16岁的孩子参与其中,从英文阅读着手学习,培养良好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学习能力。


睿途是留美家庭严格的伙伴

关心●影响●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