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床大讲堂第23讲——钛合金TC11精密切削加工工艺研究

 阿明哥哥资料区 2017-03-13

《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创刊于1951年,是我国机械工业科技期刊中创刊早、发行量大、影响面广的刊物之一,拥有广泛、专业的读者群体。本刊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摘录用期刊。




钛合金TC11精密切削加工工艺研究


  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比强度大于超高强度钢;而且热稳定性、抗腐蚀性好,高温强度高;在300~500℃温度下,其强度约比铝合金高10倍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及导弹发动机产品上。特别是(α+β)钛合金能进行淬火、时效使合金强化,热处理后的强度比退火状态提高50%~100%。并且具有良好低温韧性以及良好的抗海水腐蚀、抗热盐应力腐蚀能力,运用的更加广泛。


  但是,由于钛合金具有切削变形系数小(变形系数小于或接近1),切削加工过程切屑在前刀面上滑动摩擦的路程增大,加速刀具摩损;同时切削温度高,切削力大,易产生表面变质污染层,因为钛的化学活性大,易与各种气体杂质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如O、N、H、C等侵入钛合金的切削表层,导致表层的硬度及脆性上升。其他尚有TCi、TiN硬质表层的形成;在高温时形成表层组织α化层以及氢脆层等表面变质污染层。造成表层组织不均,产生局部应力集中,降低了零件的疲劳强度,切削过程也严重损伤刀具,产生缺口、崩刃、剥落等现象;亲和性大,切削时,钛屑及被切表层易与刀具材料咬合,产生严重的粘刀现象,引起剧烈的粘结磨损;而且钛合金组织不够稳定等缺陷,给切削加工特别是精密切削加工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又称之为难加工金属。因此,对钛合金精密切削加工的工艺研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尾管壳体(如图1所示)是笔者厂里某产品中一个关健性能零件,由于在工作状态时必须承受高温高压,其机械性能要求为抗拉强度Rm≥1030MPa,延伸率A≥9,为满足其性能要求,产品设计上采用钛合金TC11制作,是一种典型的薄壁轴类管状零件。通过对其精密切削加工工艺的优化设计,实现了钛合金TC11精密切削加工。


  1 钛合金TC11切削加工特点


  TC11钛合金是属于(α+β)型Ti合金。其组织由密排六方结构α相和体心立方结构的β相构成,相对其他金属,织构更加明显,各向异性更强,这给钛合金的生产和加工带来较大的困难。其切削加工过程特点如下:


  (1)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由于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切削进给切应力大,塑性变形功大,因而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


  (2)加工硬化严重。钛合金加工硬化的原因除塑性变形外,还因钛在高的切削温度下吸入氧、氮,产生间隙固溶以及高硬度质点对刀具的摩擦作用强烈所致。


  (3)容易粘刀。钛合金在高温下化学亲和力强,加之大的切削力,更促进了刀具的粘结磨损。


  (4)刀具磨损较为剧烈。边界磨损是切削钛合金时刀具磨损的显著特点。


  2 工件分析




  3 工艺方案


  3.1 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的制定以“先粗后精,先内后外”,减小精加工时的变形,提高加工精度为原则。在前期的试制过程中,工艺路线为:下料、车长度、粗车外形、钻孔、粗镗孔、精车内形、精车外形。


  由于钛合金导热性差,密度及比热均小,切削温度高;且与刀具化学亲和力强,容易粘刀而使切削困难。试验证明,钛合金的强度愈大,其切削加工性愈差。所以在加工过程必须选用与钛合金化学亲和性小、导热性好、强度高的钨钴类硬质合金。


  粗车采用YG8、半精车采用YG6、精车采用YG3X。钻孔采用硬质合金麻花钻(焊YG6硬质合金)。


  3.2 存在问题


  (1)采用硬质合金麻花钻钻孔时,切削温度相当高,钻头磨损严重,而且加工过程热应力增加,直接影响到后续精加工的精度。

  (2)工件变形大,机加尺寸难以控制。

  (3)同轴度超差情况严重,工件合格率低,平均合格率只有50%。

  (4)生产效率不高,刀具磨损较大,生产成本较大。


  3.3 解决方案


  3.3.1 重新选择合理的刀具


  经过对材料及加工过程的研究,决定采用肯纳HTS-C机夹式钻头(喷吸钻)进行钻孔;该钻头能提供强有力的冷却,并配备可转位PVD涂层整体硬质合金刀片和排屑槽及硬质合金导向钻。经过实验,该钻头选用专门加工难加工材料的KC720和KC7215刀片(内外侧刀片),对钛合金进行钻削,生产效率提高60%,而且钻削后的工件不发热、不变形,对后续加工没有应力影响,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如图2。


  3.3.2 变形原因分析及对策


  机加过程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钛合金组织应力而造成。在前期的试制过程中,虽然工艺采取了先粗后精,先内后外的加工工艺,但是没有充分考虑钛合金组织不稳定的因素,造成了机加过程工件变形,尺寸难以控制的现象。如何减小钛合金机加过程的变形控制为最小,是一个难题。


  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在工件粗加工后增加一道时效退火工序。在不降低工件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细化晶粒,从而达到细化组织,消除内应力,使其组织达到稳定状态。


  热处理规范如下:时效温度530℃,保温时间4~6h。保证Rm≥1030MPa,A≥9%。经过多个批次的试验,其抗拉强度Rm普遍高于1030MPa,延伸率A全部大于9%。


  3.3.3 同轴度超差原因及对策


  针对同轴度超差而造成的工件合格率不高的情况,通过对工件材料及加工工艺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件为管状薄壁件,属于典型的易变形难加工金属,只有提高整个工艺系统刚度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加工问题。


  (1)在内孔加工时,采取了合理设置工艺台阶法,以具有一定刚性的工艺台阶作为工件的装夹、定位基准,有效地解决了加工内孔变形问题,见图3。


  (2)在进行外圆加工时,采取了填充防振物机械加工方法,即在工件半精车外形工序时,夹持部位填充硬性垫块,防止工件变形;在工件的内孔中填充软性橡胶管或发泡材料,使其在加工过程与其内壁贴合一体,从而达到增加工件刚性的作用,见图4。


  (3)为保证工件的同轴度要求,在最后一道精车外形工序时设计了一套过定位夹具,用来提高工件的刚性,见图5。


从而造成工件的同轴度超差。所以在夹具的设计上,为保证工件的刚性采用过定位装置,既将工件的全部内孔作为定位基准,虽然在理论上产生过定位现象,但在实际运用上,则完全满足了工件的需要。见图6所示。


  根据上述TC11钛合金在切削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以及该合金难以切削的机理,结合生产实践中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方法和经验,重新制定了切削加工工艺路线如下:下料——平端面——钻孔——粗车内、外圆——时效及机械性能检验——车基准——半精车小头内孔,半精车大头内孔——精车内形——半精车外形——平总长、精车小端——精车外形。


  采用此工艺方法加工的钛合金零件尾管壳体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零件合格率达98%以上。有效地解决了钛合金的精密切削加工变形问题。


  4 结语


  钛合金的切削性很差,如何改善和提高其切削性是个难题。本文通过对钛合金零件尾管壳体的切削工艺方法分析,实现了钛合金零件的精密切削加工,有效解决了钛合金TC11薄壁筒形零件车削变形、刀具磨损等加工难点。对于薄壁钛合金零件的加工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钛合金零件的加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常海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