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快速鉴定古玉的密招,必看!

 天宇楼33 2017-03-14








虽然中华民族收藏玉器有几千年的历史,国家真正重视玉器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民间知玉器芳龄者也比较少。加上玉器几乎历代都有仿品,特别是近几年,仿品之多、仿术之高,为历代所不能及。



作为收藏爱好者,对古玉器断代,主要是通过眼睛能看到的玉料、器形、纹饰、刀工、钻孔、沁色、冰裂、蚀斑、抛光、包浆,摸到的打磨抛光,嗅到的玉器散发的气味来判定,很难做到每件玉器都通过先进的仪器,进行理化分析后来判定。



宏观看年代

我们要想知道一件古玉器是什么年代的或一件仿古玉器是仿的什么年代的,主要是根据玉料、器形、纹饰、刀工、沁色的时代特征来判定,称之为“宏观看年代”。


新石器时代以前,以实用工具为主的玉器,普遍使用地方玉料。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玉料使用的地域特点也比较明显。

以红山玉器为代表的辽河流域,以岫岩为主;

以良褚玉器为代表的太湖地区,以阳起石、蛇纹石为主;

以齐家玉器为代表的西域地区,以新疆玉、和田玉为主,蓝田玉亦常见。

夏代玉器以南阳独山为主;商代和田玉大量使用,青玉多见;

西周多用和田玉、新疆玉,重大礼器多用青玉琢制;

春秋战国以和田青白玉为主,以青玉为尊,较大的器皿以青白水苍料为主要原料,且水苍料到汉代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至今还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迷;汉代及以后和田白玉多见,以羊脂玉为贵。

可见,西周以后中华民族历代都追捧和田玉,一直延续到今日。

  • 欢迎关注公众号:漫谈收藏

 

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又都有大量地方玉料的使用,如岫岩玉、独山玉、密山玉、玛瑙、绿松石、天河石、水晶等玉料,几乎历代都有使用,品种繁多,且事过境迁,单从玉料断定玉器年代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用料特点和习惯,结合器形、纹饰的特征,对玉器断代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通过器形看年代

玉器的器形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断代依据之一。


玉猪龙、C形龙是红山时期的玉器,如是仿品也是仿制的红山玉器;

玉琮在良褚、齐家时期盛行,但良褚玉琮多带纹饰,齐家玉琮多素面;

玉圭始于夏商,兴于西周;“六器、六瑞”形成于西周;

片状龙、虎、兽佩兴于春秋;谷纹璧始于战国;辟邪出自汉代;

飞天始于魏晋,兴于唐朝;

玉山子始于宋代,兴于明清。

因此,给玉器断代,不同时代的玉器器形是最重要的依据。


  •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重点

通过纹饰看年代

玉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纹饰,时代特征最为明显,是判断玉器所处时代的最有力佐证。


红山文饰和造型两者合而为一,玉件的结构既是结构又是纹饰,如玉猪龙、虫身琥等,刀状边、瓦构纹、牛鼻孔是红山玉器最明显的纹饰特征;

良褚的神人兽面纹、耳朵形眼眶纹;

夏商的臣字眼、方格纹、方折叠纹;

西周由一面坡宽阴线或虺纹刻画出龙凤纹;

春秋龙首纹、饕餮纹。战国谷纹、蒲纹、螭琥纹,双首双尾龙纹;

汉代的四灵神纹;

唐宋的植物花鸟纹;

辽金的秋山春水纹;

明清的蝙蝠纹、龙凤呈祥纹等。

读懂和掌握玉器不同时代的纹饰特征,是对玉器进行考究、断代的首要前提。




通过加工痕看年代

由于加工玉器的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所以不同时代的玉器加工痕有所不同。人类制造玉器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三个阶段:


1

石制玉器时期

以石、木、骨等较坚硬的物体为工具打、磨制玉器,用树皮、皮革、纺织物加砂子对玉器磨平或抛光。夏代以前的玉器加工痕多为磨痕,钻孔错位,钻痕不明显,平滑不起锋。


2

铁制玉器时期

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后,铜、铁等工具的发明,使制玉器进入切割、雕琢玉器,皮革、纺织物加砂子对玉器磨平或抛光阶段。这阶段的玉器切割、雕琢、刮削、刻画痕迹明显。如阴刻线多呈V字形,U字形较少,且由多刀刻划而成。铁制钻具钻痕清晰可见,但由于硬度不够,转速不高,钻痕留锋较钝且排列不够规律。


3

现代高速机械工具加工玉器阶段

合金钢锯开料,固定砣机、手持砣机雕琢,合金钢钻打孔,机械砂轮打磨,高速布轮抛光。现代仿古玉器高速机械工具加工痕迹明显,如阴刻线多成U字形,两边多见崩茬,沟底无多刀划痕现象。钻孔有喇叭口也有垂直打孔,孔口多有崩茬,孔内钻痕细密,留锋锐利,排列规律。现代仿古玉器多呈现此类加工痕。



单凭玉器加工痕判断玉器年代是比较困难的。不过,熟练掌握玉器不同时代的加工痕特点,结合玉器的器形、纹饰等其他特征,会大大提高对古玉器断代的准确性。




通过沁色看年代

玉器的沁色是最为复杂的。天然沁色是玉器所处环境中的有色元素长时间对玉石纹理结构沁入、渗透形成的,沁色沿纹理结构线由表及里,由近到远,由深到浅,过渡自然。大多纹理结构清晰可见,展现出玉器玉石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精美图案。




但是由于玉质不同,特别是所处的环境化学成分不同,同地区的玉器沁色差距很大,不同地区差距更大。出土玉器由于土壤所含的铁、硫、酸、铜等化学成分不同,沁色差距非常大。



而人工做沁是通过火烧、水煮或化学染色做沁,一般浮在表面,既是沿纹理结构有所沁入,也无往两边的天然过渡。化工染色的仿古玉器,闻起来会有轻重不同的化工材料气味。带有人工做沁的玉器为仿品,无收藏价值。




通过蚀斑断真假

玉器蚀斑的形成一般需要上千年的时间,这就是蚀斑多出现在唐代以前的玉器上、宋代以后的玉器蚀斑很少见的原因。携带蚀斑的玉器是古玉器的象征,但并不是所有带蚀斑的玉器都是真的古玉器。




首先要区分是天然蚀斑还是人为仿造蚀斑。天然蚀斑是玉器或玉石长时间受环境的腐蚀发生溃烂并受微生物侵蚀后形成的自然斑点或溃洞。50倍放大镜下看,斑点收口自然、不规则,边沿有过渡,斑点底部高突不平,亏蚀自然,溃洞一般口小内洞大,洞内如天然溶洞留有熔岩状,环境干净的溃洞内如冰川,有雪花状晶体,微观世界精美天然。



人为仿造的蚀斑,一般为强酸或其他化工材料短时间腐蚀而成,斑点收口较规则且断然无过渡,斑点底部平整,溃洞口大内洞小,成碗或杯状,洞内较平滑,无熔岩或冰川状物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