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望岳》《春望》(一)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 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交代了劳作地点“盛”“稀”对比,不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劳。 人月和谐,化苦为乐。劳作辛劳,但劳作带来喜悦。点明主旨: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叙事感慨(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轻车简从查看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我像征蓬飘出边塞,又像归雁飞入了胡天。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1.“征蓬”一句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 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在浩瀚的大漠里一缕孤烟又高又直,在滚滚的黄河上有一轮又红又圆的落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一个“直”字,表现了孤 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 的描绘中。中考链接:1、这是一首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们的边塞诗,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词是(至少两种)具体表现边塞地域的地 点是(至少两处)。(2分)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该诗句表现了的意境?(2分)【1、①孤烟大漠 长河,居延萧关2、渲染出雄浑壮阔的边塞奇丽风光。】(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远从荆门山外渡江,到古时的楚国漫游。青山尽头出现平原,江水沿着旷野 奔流。月影如天上飞下明镜,云彩似聚成海市蜃楼。令人留恋的故乡水,还来送我万里行舟。全诗想象奇特,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 清新自然。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渡荆门送别本联点明作者的行踪:从荆门山外渡江,远赴楚地漫游.中间两联描写作者途中所见的景色。渡远荆 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拟人抒发作者的思乡情怀。1. 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 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分析“随”、“入”、的好处。以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 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写出了气势的博大,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 激情。(四)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 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 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 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 楼。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 愤懑。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1.赏析“帘旌不动夕阳迟”“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 ,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2.赏析“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风霜”明指自然景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顾影自怜,以无限 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五)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巍然峻拔的泰山呵,郁郁碧青的山色,覆盖了辽阔的齐 鲁大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万物的大自然,使你汇聚了天地间的神奇和俊秀。横亘的山姿,使南北晨光暮色截然分明。)荡 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云气蒸腾缭绕山峦,令人心胸激荡开阔,极目眺望眼眶欲裂,蓝天飞鸟翩翩返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一定要登上那山巅,俯视脚底下一座座低矮的群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写作者远望所见。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细望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赏析: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六)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胜簪。译文: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 的鸟鸣都害怕。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仗,春望,所见满目凄然。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忧国思家。对偶。诗人对家人的思念。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发”为愁所致,“搔首”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写景名句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都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抒发了诗人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