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高考作文大家写

 老鄧子 2017-03-14

核心提示

近两天“全民吐槽”的高考作文题目,被众多网友总结为“耳光与亲吻”。如果您是考生,会如何演绎这篇看图作文?本地作家、资深媒体人与知名网络写手,2014年中、高考语文单科状元,这样的跨界试水、同台PK,这道高考作文大餐邀您一同品评。

颜 鹏(资深媒体人)

少年学霸之烦恼

大家好,我是学霸。正如你们看到的,我刚挨了一巴掌。原因嘛,我还在作深入分析。

从数学角度来看,我的学习成绩同比下滑了两个百分点。而我同桌艾学习,这回竟然及格了,而且成绩同比增长接近10%,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他的成绩将在接下来的第四场考试中实现赶超。

从物理角度来看,我与艾学习正在做一个相对运动。我就是那个即将被甩开的铁球。如果我不能产生作用力及时逆转,惯性还将使我们的相对速度越来越大。

从生物角度来看,艾学习同学有着在同一学习环境中进化的迹象。根据物竞天择理论,如果我不能条件反射般的警觉,迅速适应学习生态的变化,必将输掉这场种内斗争,在高考的优胜劣汰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政治角度来看,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明确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和地位,学霸和学渣,作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随时可能在运动中产生转换。

主观题分析完毕,但愿能踩中各个得分点。如有遗漏,请不要扣超过两分,谢谢!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人生还有另一个考场,叫作自我价值,我希望能写一些不同的答案。

我脸上的巴掌印还没消退,倒是上次考试鼓励的唇印已经化作PM2.5了。学霸就是这么一门高危行业,连未成年人保护法都不保护的。每天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同学、老师、爹妈……这还没完,长辈们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在考卷纸另一端的物种,叫学渣,我很羡慕他们,他们最好的朋友,大概也是自己吧。君不见故事书里说的,哪天被老师叫起来,说你有种找出比这个更差的作品。于是学渣的好朋友出场帮他解围了,只见学渣从自家抽屉里,掏出第二个,第三个,然后富含哲理的说,我以前的作品更差……更打击人的是,故事书上还说,那个少年学渣,长大后叫爱因斯坦。

当我被称为学霸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就被数字绑架。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总会有一个100分的我成为永远的敌人。如果一日的优异,为将来的自己制造着阴影,那优异的价值在哪里?

我叫学霸,我希望能上一门自我价值的课程,能跟以前的每一个自己做朋友。无论100分,98分,甚至61分,55分,我都在积累中成长,向着下一个自己,奔跑前行。

张靖宇(201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

最是高处难行

2008年,全国的观众从电视上看到了令人扼腕的一幕:刘翔在110米栏的第一个栏前倒下,痛苦离场,留给观众一个充满失望和落寞的背影。无缘再现12秒88,人民英雄转瞬变成了“罪人”,反而要为自己的“滔天大罪”“忏悔”,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长久以来,人们就以更严苛的标准对待那些站在高处的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已经成为一句理所应当的真理。你有在考试中考100分的能力,稍有不慎只得到98分都不能让人满意;你只有考55分的水平,那么只要有一点点进步,也就能达到别人的期许了。然而,只因与预期水准不符,就能抹杀接近完美的成绩么?只因预期不高,就能忽视整体水平欠佳的事实么?

这种高期望严要求的评判标准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的思维定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苹果新产品推出时总要承担退步的骂名,李娜在法网失利后遭受铺天盖地的非议;在更不起眼的地方,有着勤学苦读的孩子,醉心学术的学者,企业内部一致向前的团队,一旦有所成就,必要承担来自家长老师、学界、企业高管的“只可前进、不可后退”的巨大压力。是否成功就意味着必须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强大心理?是否只有最严苛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推动成功者继续在成功路上创造奇迹?

于是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些压力的来源。体育赛事的观众大多不了解竞技体育的训练模式,也没有足够良好的身体素质,但却可以自如地坐在电视前评头论足;电子产品的使用者并不了解产品内精密元件的匠心所在,却可以只因使用体验而吹毛求疵;企业管理层并不了解业务创新的艰难险阻,却能因为创新带来的利益对员工施以高压。王小波说:“我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评论家和批评家们未必一无所能,但却显然达不到被批评者的满分水准。

苏轼有名句:“高处不胜寒”,现在反而是高处最热闹:当你曾推开过成功之门,身后便会出现无数双挑剔的眼睛,注视着你前行,使你如芒在背。低开高走的人生最为轻松,因为一路上行,得到的全是鲜花;高开低走却也不应受到刻薄的非议,因为有绝对的资本,就不怕相对的下行。倒是批评者在言说之余,是否应该反思自己严于律人的处世态度,是否是揣着及格线的水平,在对那些高处的成功者指手画脚呢?

邵韵兮(2014年泉州中考语文单科状元,泉州一中高二年学生)

顺势而为 方能成就优秀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如此,教育亦然。人的一生也便是在无数价值判断中成长而绽放光芒。

一个孩子考100分受奖励,另一位考55分被批评,而当这个孩子考98分却受批评,另一位考61分却受到表扬。揆诸现实,在中国“分数教育”的大背景下,此两类教育方式实是屡见不鲜。

“100分”孩子受到的“高标准教育”是现实生活中个别人大力推崇的。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虎妈”“狼爸”打出高材生等新闻也常在社会中引起争论。诚然,高标准将使有能力的孩子更加夺目,但也可能让接受能力较慢的孩子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著,但这是否意味着在这些“100分”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便会一直做“常胜将军”?倘若今后他们遭遇了比“98分”更大的挫折,他们又该以何等心态面对?

反观“55分”孩子截然不同的待遇,首先,他与另一位孩子在起点上便有较大差距。而若此时再用“100分”的教育标准衡量,显然是有失妥当的。适当给予鼓励教育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大动力,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55分”孩子如若考了62、63分仍受奖励,那么容易满足的心理不断滋生,使这类孩子误认为“60分以上就是成功”——而要获得成功,只需要自己付出一点点的努力,他们的未来或许就更容易受到“骄傲心理”、“暴发户心理”的侵袭,试想这些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还会得到如此大的包容吗?

在当今舆论下,“严厉教育”似乎成了“优秀”的风向标。但试问对于“优秀”的标准又是什么?当今中国的“优秀”就等于世界的“优秀”抑或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不论考100分或是55分,都不应以恒定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但标准一定是随着个人乃至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升的。

孔子言“因材施教”,孙子也说“兵无常势”,无一不阐明变化标准的重要性。不论是何等分数,都需适度鼓励孩子,也应适当提高标准。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我们都应顺势而为,方能成就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