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初琉璃厂

 圆角望 2017-03-14

安迪(上海)·东写西读

周肇祥著《琉璃厂杂记》新出增补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0月),较1995年北京燕山版增加了五倍多篇幅。

此书为民国初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周肇祥逛琉璃厂及旧都古玩铺所见、所闻、所得的实录,和孙殿起所辑《琉璃厂小志》为资料总集、陈重远所著《文物话春秋》等为事后回忆不同,《杂记》系当时随访随记,自有资料和后来回忆所无法企及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杂记》无写作年份,据内容推测,应该起于民国元年,起首便说:“今日之琉璃厂,冰清鬼冷,不特非同光全盛时比,即去年夏间气象亦不复见。各肆伙友多袖手坐食,有一两个月不卖钱者。”

又分析冷清原因:“国变后,运动品亦为之一变。古董玩物,要者殊少,民国新人物,嗜好自不同也。至昔日京曹官爱金石书画者,多失势星散,即在都稍有蓄积,亦无不惴惴然逃乱糊口是计,不敢出救命钱以添累赘物,此冷寂所由来也。”

也因为是随访随记,记录的内容又和彼时的遭遇心境密切相关,往往不能作为定评。作者在悦古斋买到王小梅七十四岁作花蔬立帧、车万育绫本行书、叶东卿五言分书联后,说:“悦古杨估,铺小而书画颇多,亦不甚居奇。”过不多久,却有这么一段文字:“琉璃厂生涯日落寞。老估辈经过全盛,金钱丰满,置田宅,拥妻妾,长子孙,不轻出。而伙友徒弟年轻眼浅,未亲炙士夫,日习于廛市猿巧,故有多家,入门见其人即作呕。”而举的三个代表人物中就有悦古斋之杨估:“寻常一物,问其价则朝夕不同。若取归玩看,价益婪索。不曰某洋人已给值若干,某银行经理、某铁路总办给价若干,其言龌龊不可闻。及数日无售主,过其门又局蹐如猿驹。”甚至说:“若辈直须饿死乃干净耳。”

还说:“厂肆俗贩,性质几如一母所生。稍数过之,则鬼蜮无所不至,一经拒绝,则又腆颜相就,纯是一种诈伪行为。或谓若辈身有贱骨,投之豺狼,亦所不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