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键(1602年-1646年),字长寿,南明第二位君主,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2]。 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同年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1645年弘光帝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后世称之为隆武帝,也称唐王,并于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 隆武帝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朱聿键为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后裔,是太祖九世孙。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四月丙申生于南阳唐王府,母妃毛氏。 1632年(崇祯五年)朱聿键继为唐王,封地南阳。崇祯帝赐其皇明祖训、大明会典、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纲目、忠孝经等书。朱聿键在王府内起高明楼,延请四方名士。 起兵勤王
此时的朱聿键锋芒毕露,在宗室换授等问题上与崇祯朝臣多有冲突,得罪了不少大臣。为其父当年被毒死一事报仇,竟在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初一,杖杀其两位叔父福山王朱器塽(死)、安阳王朱器埈(未死)。当年八月,清朝王爷阿济格率兵攻打北直隶等地,清兵入塞连克宝坻,直逼北京,京师戒严。朱聿键心切,上疏请勤王,崇祯帝不许,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巡抚杨绳武上奏,崇祯帝勒令其返回,后朱聿键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乱打几阵,互有胜负,乃班师回南阳。明朝对藩王防备极严。依照明朝规制,藩王尽可在王府内享乐,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仍使当时在位的崇祯帝大怒,冬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凤阳皇室监狱。崇祯帝改封其弟朱聿鏼为唐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