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丑恶,别人都崩溃了,可他还在写诗

 江山携手 2017-03-14

面对丑恶,别人都崩溃了,可他还在写诗

“从小读宋词”的第十六课

面对丑恶,别人都崩溃了,可他还在写诗

◆ ◆

词人

黄庭坚:(1045-1105)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朝大量启用江西人为官,他是资格较老、才气较高的。他不仅文章诗词写得好,书法造诣也高,而且他从小就出名,七岁能写诗,名气传遍整个乡里,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天才儿童。

◆ ◆

词解

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到广西宜州时所作。首句就说“天涯也有江南信”。宜州离当时的都城汴京千里之遥,快到海南了,对于黄庭坚来说,真的是远在“天涯”。

他是犯了什么罪,竟被贬斥到这么远的地方呢?

史书里记得清楚,那时身在江陵的黄庭坚在当地知府的邀请下赴宴,酒过三巡,知府带领大家前来欣赏一块石碑,碑文上刻的就是黄庭坚为江陵承天禅院宝塔落成所写的《承天禅院塔记》。

宴席上有个叫陈举的,官职是转运判官,也就是负责主管钱粮等物资的运输的官职。官虽不大,但心气大,觉得黄庭坚的文章写得好,要求在文章后面署名,这样自己也可以不朽了。

面对这么无理的要求黄庭坚当然是拒绝的,想要不朽自己写文章去,在别人文章后面署名算怎么回事?

这下子可把陈判官得罪了,他转身就把这篇文章送到朝廷,说黄庭坚的文章“幸灾谤国”,比如国家发水灾了,他不但不歌颂救灾官兵,还质疑国家的救灾措施和防水系统等等之类的。

于是当时的最高领导怒了,一个字——贬!

让他有多远滚多远,不要在我眼前出现。黄庭坚就这样仓皇狼狈地来到了宜州。

一直一来我以为抄袭是很无耻的,但自从看到陈判官这种一言不合就诬告的作风,我才知道,原来把别人的文章拿来署名,不给署名就报复才是最无耻的。

比陈判官还要无耻的有没有呢?当然有,就是唐朝的宋之问,此公所为,不但无耻,而且歹毒。他看上了自己外甥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个句子,要刘希夷让给他,刘不肯,结果宋之问竟派人将外甥杀害。

天呐,是不是觉得唐诗宋词的背后,还有一个复杂丑恶的世界?

在这种复杂丑恶的世界,还有人保留一份诗意,为我们留下这些优美的作品,就显得更加难得了。

黄庭坚在宜州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住的房子,屋顶漏雨,四面进风。人不堪其苦,而黄庭坚却不改其乐。把这座房子命名为“喧寂斋”,任他喧嚣还是寂静,“喧者自喧,寂者自寂”。

这天他在屋外见到一株野生梅花,想不到在这样偏远的地方,竟然能见到江南的景色,他很开心,“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温暖的春天就要临近了,“夜阑风细得香迟”,晚上只有一丝细细的风把梅花微弱的香气送来,这一句表现了黄庭坚感受的细腻,他曾对一群人说:“香来了”,众人立马提鼻子去嗅,他说,不对,香不是这样闻的,这样闻出来的就不叫香了,香,是你坐在那里,香气自己顺着风钻到你的鼻子里来,这才叫香。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本来觉得梅花香气很弱,没那么快开,也不会开得那么好,却没想到早上一醒来,整树的梅花都开了,他非常惊喜。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这里用了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的典故,有一次梅花落到正在睡觉的寿阳公主的额头,留下一个花朵的印记,擦拭不去。后来形成了女子们刻意描画的“寿阳妆”。

在这里用这个典故,黄庭坚想要表达什么呢?或许他从梅花想到了年少时的美好,想到了当年那些画着寿阳妆的女孩,这和他的下面一句遥相呼应,“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戒酒多年,但平生只有这个时候是希望喝很多酒的,对此良辰美景,好花当前,怎能不浮一大白呢?这是诗人的性格。

去国十年,离开京城已经快十年了,十年来,到处漂泊,从湖南到四川、从四川到广西,离京城越来越远,头发都白了,当年那颗“出门一笑大江横”的少年心早就寻不见了。

黄庭坚在宜州最艰难的时候,是被当犯人一样看管起来,那天外面下起了暴雨,在拘禁他的小屋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他竟然把双脚伸出窗外,雨水打在他的脚上,他很天真地说:“我平生从来没有这样快乐。”

面对丑恶,别人都崩溃了,可他还在写诗

面对丑恶,别人都崩溃了,可他还在写诗

【从小读宋词】

(关注微信公众号“从小读宋词”:leishusongci,一起来听语文老师不会讲的宋词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