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部分特色小镇现“房地产化”倾向 记者:唐虹、熊湘怡、付光宇、屈凌燕、白丽萍、董建国 自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后,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有些地方依靠政府部门打造“政绩小镇”;有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房地产商制造新库存的新手段,“房地产化”明显;还有些地方重“形”轻“魂”,特色小镇特色不足。专家提醒,对特色小镇“不特”现象应提高警惕,谨防异化。必须遵循规律,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应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做好支持和引导,不可大包大揽,更不可越俎代庖。 部分特色小镇建设“走样”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上至省级下至县级,各地政府都在通过投资、补贴、奖励等方式展开特色小镇建设。但记者发现,一些特色小镇在建设中,易受政绩驱动,演变为“任务工程”。 ——急于求成,易流于“任务工程”、“形象工程”。一些省份已创建出各自的特色小镇名单,并下达具体任务,对未完成年度投资指标的特色小镇采取“摘帽子”措施。有的地方,简单运用行政命令,发布相关政策,规定特色小镇建设的特定时间、数量以及规模。 各地出现一批基金小镇、一批健康养老小镇、一批机器人小镇,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具备产业基础的“跟风”。 |
|
来自: odessa2015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