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清福惟闲适

 Nymyj 2017-03-14

明人袁中郎谓:『世间第一等便宜事,真无过闲适者』。闲适,乃性灵居所。『天与人间清福静,不能饮酒厌闻歌』,品一壶茶,赏一幅画,写几行诗,闲而至性,便是清福。

闲适者,可澹人情虑,自适于明朗澄澈之境。以心御物,惟闲养性,于众人熙攘往来之外,寻方隅院落,或瓦窗木屋里的一卷竹帘,一瓶插枝,乃至一道茶烟,亦能成为浑浑物欲之路上,安栖身心的驿站,而心如教徒般虔诚,『钩帘缓步,开卷放歌;花影近人,琴声相悦;场圃之间,别有余适』。在闲适与优雅之中,完成对生活审美的朝拜与自觉回归。

先贤有言:『闲者静于观取』。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临卷启书,将所有世俗纷扰抛到九霄云外。让人可以虽身处闹市,却感到自己位在远离文明扰攘的森林。诚如梁实秋先生所言:『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闲适之清雅,不用精舍贮以器物琳琅,更无须雅筑陈以字画疏疏。所谓的闲适,亦是随缘偶得,随心所成。片刻的闲适也不嫌短,当好好享受它时,便是拥有清福。

宋人晁炯诗言:『心不择时息,书不择时观』。此番潇洒愈闲之境,似出尘世,以天地之宽,而不碍万事,随手观书临帖,莳草理水,朝时闲赋,暮时幽居。邀友相聚以效兰亭,旗亭画壁堪和吟咏。待清溪声声,檐滴宿雨。听水声之幽闲涵澹,欣欣沁心入脾,『越陌踏涧,涧中乱石流影,闲花开之』,春山四目青蔼,正是闲适欲归处,『觉世间无物可以胜之』。

性情所致,花开月明,浮世若能静心一闲,自能得另一番况味。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的性情,是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认可的』。所以,闲的境界是性灵在高处的文化。『高林受日;宽庭受月;短墙受山;花夜受酒;闲日受书;云烟草树受诗句』。日月恒明,花酒长香,心之所向,只在闲适之丘山,以此来安顿真实的性灵,这大概就是你我所追求的清福吧。

『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闲人闲事·第二辑》如山中梅沁,开出春闲到人家,让君以闲身,作此中主人,纵览丘山清福。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创稿件及互联网筛选,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注明来源。若因客观条件所限未知原始出处或作者的请原创人与我们编辑联系及时标注或删除。青州画廊联盟(qingzhouhualang),欢迎添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