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够自我修复的混凝土是咋来的

 陆拾壹 2017-03-14

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人就知道使用混凝土建造万神庙,到现代,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使用范围依旧最为广泛。但是混凝土耐久性再强,最后所有混凝土都会产生裂缝,并导致建筑轰塌。这让我们思考有没有让混凝土使用更耐久的办法。

荷兰微生物学教授Henk Jonkers这样解释,混凝土中有钢筋,而裂缝出现后会导致漏水,水与钢筋接触,后者被腐蚀,长期以往,建筑自然就可能出现倒塌。

Jonkers利用微生物技术,发明了一种生物混凝土,利用混合在混凝土中的细菌进行自我修复。这种“修复剂”在产生裂缝并渗水的情况下,会开始溶解。

Jonkers从2006年着手研究,经过三年最终想到这个解决办法。这三年中,Jonkers一直在寻找能在混凝土这种非常干燥且极具强碱性环境下生存的细菌。因为这种细菌需要相当长时间后才会被水“唤醒”。

Jonkers发现了杆菌,它的特点很适合来做“修复剂”。它不但能在强碱下生长活跃,并能通过芽孢休眠数十年。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杆菌产生可以修复裂缝的石灰石。

通过试验,Jonkers用乳酸钙作为杆菌的食物,同时和杆菌包在一起制成可降解塑料的胶囊,并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也加入这种胶囊物。

这样当裂缝产生的时候,流入的水会溶解了胶囊,细菌会被“唤醒”并消化食物,繁衍生殖,最终生出石灰石,并补上裂缝。

Jonkers发明的混凝土开启了生物建筑的新篇章。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们,自然慷慨地馈赠给我们许多有用的东西,将这些东西用到建筑材料中,会给我们很多惊喜。这个例子也让我们在将自然和建筑环境相结合方面有新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