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滴滴”减速(图)

 天馬躍中原 2017-03-14

“滴滴”减速(图)

事实证明,网约车易行、“独角兽”难当,即使是如今的滴滴,也没有太多“任性”的资本。近日,滴滴针对网约车服务动态调价功能制定出一套双重封顶机制来限制过高的溢价倍率以及不断地对旗下业务进行调整等行为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加价设限

如今乘客乘坐滴滴快车出行的成本相对上涨,这不仅是因为平台补贴减少,还包含了动态加价费。

据了解,这项费用是在2015年7月悄然增加的,设定的初衷是网约车在特殊情况下,如早晚高峰期、雨雪天气等,针对需求供应不平衡而进行的价格杠杆调节手段。

彼时,滴滴方面回应:“当处于高峰时段、周围司机较少,或司机距离您较远的情况下,为了促成交易,鼓励司机更快接单,平台会对订单适当加价,保障您的出行。”

日前,不少乘客反映滴滴“打车难、打车贵”,尤其是在高峰期出行时,专车和快车的收费规则中常常出现高倍动态加价费,甚至有乘客遇到最高加价将近车费5倍的情况。一些用户认为该项收费标准过高,并对此产生了质疑。

对此,上周三,滴滴宣布将对旗下的网约车服务动态调价功能实行双重封顶机制。其中快车全国动态调价封顶将不超过29元,溢价不超过0.5倍(相当于目前系统显示的1.5倍车费);专车全国动态调价封顶将不超过59元,溢价不超过0.5倍。

也就是说,今后乘客遇到动态调价,如果车费本身是100元,溢价倍数最高不超过0.5倍也就是50元,但由于同时设置了金额封顶,因此最高加价不超过29元。

新金融观察记者对此致电滴滴客服,客服人员表示,该机制在发布消息的当日已经开始实施。

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滴滴的出租车业务中。在其出租车板块中,有一项费用为“建议调度费”,可以为巡游出租车司机加价。不过,今年1月份,滴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系统推送的出租车“建议调度费”,但用户自主发起的加价功能仍然保留。

易观互联网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滴滴动态调价设定上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一种对消费者让利的行为;从市场角度来讲,可以略微增加滴滴的竞争力。但鉴于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市场体量,因此,此举对整个市场格局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业务调整

3月6日,新金融观察记者发现打开滴滴后无法使用拼车功能,同时天津地区“顺风车”的选项悄悄消失了。优步APP“人民优步”的拼车选项也不见了。

记者尝试着切换成其他城市,拼车与顺风车仍可正常使用。

新金融观察记者随即询问了滴滴以及优步的客服人员,他们表示拼车功能消失的原因是“系统升级”。

滴滴的客服表示,近期要进行系统升级,天津的拼车和顺风车入口暂时关闭,系统升级完成后会尽快恢复。已经预约好但还未出行的顺风车订单会全部取消(包括跨城和市内订单),司乘双方各补偿30元余额。

优步的回答则更明确一点:“为了配合新政要求,我们需要升级系统,拼车功能暂时不可用,但我们已经获得了政府允许及认可,会尽快恢复拼车服务。”

滴滴出行此前已获得天津市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许可证》,不过,相对于神州和首汽,滴滴却表现得十分低调,迟迟未晒出该证。新金融观察记者从一张网上爆出的滴滴牌照照片中发现,此次滴滴获得网约车牌照的经营范围中,或不包括顺风车业务。

照片显示,许可证申请主体为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在滴滴所获得的《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许可证》中,明确指出经营范围内“不开展私人小客车合乘业务”。新金融观察记者就照片联系了滴滴的公关负责人,该人员表示此次系统升级与该许可证无关:“获得许可证之前就已经在升级了。”

虽在拼车业务上面临各种难题,但滴滴却仍不想放弃这块已经到嘴的蛋糕。3月10日,滴滴的拼车、顺风车功能以及优步的“人民优步”拼车选项重新上线。

用户流失

事实上,自从取消补贴,滴滴已流失了一部分订单。

滴滴方面曾表示,滴滴与优步合并后,将减少乘客补贴。滴滴也确是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日单量大幅下降。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二者合并之后的3周之内,滴滴的日单量就从1500万降到1100万,这意味着其日单量下降了近三成。

而优惠的减少还在持续进行着,新金融观察记者发现,滴滴APP的积分商城中,用积分换打车优惠券的商品需要的积分都大幅上升。原来4张9折快车券只需要169积分,而现在2张2元快车券则需要288积分。

另一方面,由于补贴削减,不少滴滴司机也开始意兴阑珊。一位滴滴司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自去年以来他几乎就不再接单了:“每天累死累活的挣不了几个油钱。尤其是滴滴收购优步之后,更难跑了。”

司机的流失减少了滴滴快车的供应能力,导致供需失衡,进一步造成了乘客“打车难、打车贵”。

在张旭看来,目前,专车市场已经基本定型,如果放到5到10年的纬度来看,智能驾驶或许将成为专车市场的下一个助推点。

据了解,上周四,滴滴在美国硅谷山景城成立了滴滴美国研究院,投入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的研究,预计年内美国科研团队规模将迅速提升。显而易见的是,滴滴的下一步将剑指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