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枚秦封泥成国家一级文物 曾被秦始皇拆封过

 历史探奇 2017-03-14

游客在博物馆参观展出的秦封泥

“西盐”

原标题:5枚秦封泥成国家一级文物

秦时在文书或物品拆封处,用印章拓在泥上留下封泥固定,防私拆保安全。小小的秦封泥成为了解秦历史的“指南针”,意义重大。昨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馆藏秦封泥中首批100枚被定为国家等级文物。其中,“右丞相印”等5枚为国家一级文物。18年前交献出这批秦封泥的阎小平也来到了现场,他笑着说:“交献文物,我没后悔过。”

曾是“办公垃圾”

被焚烧后保留下来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了781枚秦封泥。这批秦封泥中的600多枚都是1997年由阎小平交献出的。秦封泥为拇指大小,上面有印章拓过留下的字迹,多是官印,上面是官职和地理名称。

你可知道,当年它们是一文不值的“办公垃圾”。文物鉴定专家马骥告诉记者,印章拓到纸上是从唐代开始,之前都是拓在泥上。因此,秦时印章拓在竹简文书或各种物品,留下了封泥。收到的人拆封完后,大量封泥被当成办公垃圾被焚烧。泥土制成的它们,一部分烧成了陶保留了下来。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秦封泥逐渐被发现,大量在汉长安城的庄稼地里翻出。那时,在西安当工人的阎小平喜欢收藏,误打误撞发现了秦封泥。“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价值,就想收齐它。”他一枚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几年间就收藏了几百枚。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份学术刊物复印件评价秦封泥的价值“可媲美兵马俑的发现”,他就觉得这东西不能留在自己手中。1997年,阎小平将600多枚秦封泥全部交献给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5枚封泥成一级文物

其中4枚是孤品

去年12月,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将其中的100枚秦封泥等文物交由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评级。其中5枚秦封泥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右丞相印”(相当于国家总理);“廷尉之印”(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四川太守”(相当于四川省省长);“少府”(相当于皇宫事务管理部部长);“西盐”(西县主盐税的官署)。其中除了“西盐”,其余4枚都是孤品。

有趣的是,根据史料推断,秦时的右丞相的印章是金的。所以“右丞相印”这个封泥是用金印拓的。此外,还有15枚为二级文物、57件为三级文物,23枚为一般文物。

记者在展厅看到,每个封泥只有寥寥几个字。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告诉记者,展出的781枚秦封泥几乎囊括了“三公九卿”的主要部门和官职,如丞相、奉常、郎中令、太仆、宗正等,完整地勾画出秦官僚机构的网络图,填补了秦史研究的空白。

这些秦封泥

曾被秦始皇拆封过

秦只有短短15年。这批秦封泥揭示了未曾知晓的“亭里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还发现了今天还一直沿用的咸阳、蓝田、高陵等郡县名。

从书法角度看,秦封泥是一幅幅“袖珍式”的秦小篆。而且它出土时五颜六色,有“紫泥”、“青泥”和“黄泥”之分。

那么这批秦封泥被秦始皇拆过吗?记者获悉,秦封泥出土地在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曾是秦时的南宫遗址,也是秦始皇办公的地方。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告诉记者,这些高规格的封泥封,应该曾被秦始皇亲手拆封过。

据悉,目前采取展示性保护,秦封泥没有发生干裂和霉菌等病害。接下来书法博物馆将在秦封泥的保护修复、微环境监测评估和三维数据采集等领域,展开多项的科学研究,更好地保护秦封泥。

文/记者陈黎图/记者张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