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儿女】益生菌,喝还是不喝?

 gztxd 2017-03-14


  对于肠道菌群,有些略懂的妈妈会说:我知道呀,自然分娩的时候,妈妈的肠道菌群就传递宝宝了。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肠道菌群有什么用?

  以前认为胎儿时期肠道是无菌的,然而近期有研究发现,健康新生儿其母亲孕期羊水、胎盘、胎膜及脐血中也有细菌存在。生后数小时各种菌群开始按一定顺序在肠道定植,在大约3岁时形成与健康成人类似的稳定菌群。

       

  出生后2~3年是肠道菌群建立和达到平衡的重要时期,分娩方式、双胎或多胎的出生顺序、喂养方式、环境因素和应用抗生素等均可影响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肠道菌群建立以后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受抗生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肠道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

  (2)刺激肠道分泌sIgA,阻止病原微生物黏附于肠上皮细胞。

  (3)维持和增强肠道屏障。

  (4)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因此,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为啥过敏的现象这么普遍?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人类基因表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异,故认为环境因素对于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高更为重要。


  1、卫生假说


  2、“老朋友”假说


  Rook和Brunet提出了“老朋友假说”,其中的“老朋友”指哺乳动物在经过长期进化后体内存活下来的相对无害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为无害,“老朋友”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杀灭,同时宿主对自身细胞、肠内容物、过敏原等产生耐受。

      

   一旦“老朋友”缺乏,自身细胞、肠内容物、过敏原等将与宿主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VS过敏?

  早期经典的队列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患儿和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肠道菌群紊乱先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近期一项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表明,出生后第1个月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减少与变应性湿疹的发生有关,然而,在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整体菌群多样性的减少和特殊菌种的缺失相比,何者起更重要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重点来啦
益生菌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吗?

  世界卫生组织 定义益生菌为给予一定数量、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尚未有结论 最近挪威一项包含40614例样本的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母亲孕期服用含益生菌乳制品的儿童,其3岁时过敏性湿疹、结膜炎的发病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哮喘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然而,与此结果不同的是,至少有17项研究认为,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的初级预防效果不确定,关于使用益生菌的剂量、最适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尚有很多疑问。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 认为,益生菌在治疗或预防过敏性疾病方面尚无明确作用,没有一种或一类益生菌已被证实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效,尚需进一步流行病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基因组学和临床研究探索。


  1.肠道菌群紊乱是先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2. 补充益生菌是否有预防作用尚未可知。





来源:广州妇幼保健 编辑 吴燕燕 本文内容参考自@儿科助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